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3的文章

中烏通話之背後

據中央電視台報導,4月26日下午習主席應約與烏克蘭總統通電話,為烏克蘭危機以來首次。而於是次通話前兩個月,烏國總統即曾公開要求與習主席對話:只是習主席事務繁忙,又接待者眾,一直未有回應也。 而於是次通話後,中國尚特意派遣一隊外交人員到烏克蘭訪問——到底中國欲談什麼?想必不會是當調停人也。 竊以為於烏克蘭危機裡,中國是沒能力從中斡旋,當和事佬——純粹自討沒趣也。第一,俄羅斯、烏克蘭之間歷史恩怨,本就錯綜複雜,剪不斷理還亂,非外人所能理解也;第二,危機裡尚有美國因素在——美國會肯聽中國勸告乎?須知中美之間,話不投機半句多也。第三則是中國不論在俄羅斯抑或烏克蘭,都有自身利益在——顧得一邊,即顧不得另一邊也。 按其實美國之因素並非鐵板一塊:比如共和黨人普遍不支持與俄羅斯僵持,而他們又掌握著美國議會。美國政策究竟將會有何變數?說不準也:可能會一如越戰時,或兩年前阿富汗般,撒手而去,留下爛攤也。對此烏克蘭總會有擔憂——尤其是危機終有結束之一日,需為日後預備也。 因之烏克蘭總統急著聯絡習主席,擺明是為日後國家重建:除中國外,無一國有龐大基建能力也。而這與各國於去年G20峰會爭見習主席雷同——有求於中國也。 按當回顧過去一年以來,根本事情核心就是,俄羅斯欲染指烏克蘭之土地:主要是烏克蘭東部一帶,毗鄰俄羅斯也。俄羅斯肯捨棄已佔領之土地乎?不可能也。而烏克蘭又願承認部分原來土地失去乎?一樣不可能也。彼此根本難有妥協空間:這是領土主權問題,能兒戲乎?除非其中一方被迫接受喪權辱國。而要去到此臨界點,則前提是此方國庫已告空虛,且彈盡糧絕,山窮水盡——作不得選擇也。 事情既如此,調什麼停哉?白談耳。 倘中國於事情裡能藉機做到左右逢源,且同獲兩方之好處,則對中國,已夠矣。

中澳關係一如黃鶴

圖片
近來澳洲外長於當地一次演講中說,中澳關係已不可能回到過去那黃金年代。 什麼黃金年代?大概是二、三十年前那狀態:其時澳洲專出口原材料到中國,大賺人民幣也。而一去不復返之理由是什麼?外長謂是當年中澳是單純之經貿關係,而今卻夾雜著政治因素:所謂政治因素,大概是中國幾年前對澳洲之一些制裁也。 然竊以為中國施加之制裁可以不論:根本關鍵是中國之經濟結構,早就已質變也。 按過去中國之所以常光顧澳洲,一言以蔽之,是出於出口加工:具體就是於澳洲購買原材料,然後運到中國加工生產,成品再售往美國也。對澳洲,起碼從中可賺些人民幣:總之原材料有出路就是。而當其時中國亦因窮,在找原材料時,作不得太多選擇:指者是外交上不會有國家,向中國巴結逢迎也。 現在同樣之生意,中國所面對者,生產成本日貴也:與越、印鬥,沒勝算也。對中國,產業升級實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:沒回頭路可選也。另一方面中國之實力於近幾十年間已大為提升,使各國紛紛逢迎:哪怕找原材料,中國之選擇亦多得多也。由此澳洲與中國間,自然少去此層關係——中國與澳洲之交往,變得不必要也。 即如澳洲之葡萄酒,算老幾?中國之消費者,總必懂選擇也。又如澳洲之小麥、牛肉,其性質太普通,不易賣出高價也:倘中國因此而壓價,誠怨不得中國也。再說到中國之產品,澳洲肯用華為乎?肯用Tik Tok乎?又或者,肯買C919飛機乎?統統不合英語系愛好也。 換言之哪怕撇開政治因素,中澳一樣回不去,一如黃鶴樓也。要知道澳洲是屬於英語系:中國與英語系之間,能有什麼友誼哉?而所謂友誼者最低限度,兩個「月」字相互輝映——「朋」字也。就如當見到美國死命打壓中國時,中國伸出友誼之手為哪樁哉?又如加拿大,只要看去年末G20會議加拿大總理被習主席批評一番,當可見也──加國此等貨色在中國眼中,算哪根蔥?英國則以其性格與經濟結構,鐵定是美國之走狗:反中國,自然而然也。 另外於經濟結構上,中國今後所追求者是科研立國——打造專精企業,隱形冠軍也;反之英語系則是以金融為基——只著眼於短期,性質急功近利也。中國與英語系好好合作,簡直不可能也:倒不如分道揚鑣,各走各路也。 要知道澳洲是屬於英語系:中國與英語系之間,能有什麼友誼哉?倒不如分道揚鑣,各走各路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中國世界觀與冷戰

圖片
繼盛大款待馬克龍以後,中國緊接著迎接者為巴西總統:倘對比法國,規格似有所不及。舉例行程上,巴西總統是先參觀華為總部;至待中國幾日,才到北京與習主席會晤──事前習主席是先留在廣東實地調研。不知有來賓乎?非也,只是重要性如何,中央心中有數耳。 話是如此,整體上,巴西待遇比像南韓之類,好得多也:倘是南韓,恐怕中國,會派些低階官吏招呼也。 而另邊廂美國與菲律賓則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──當然純粹例行性質,然在筆者看來,兩事可一併看待也。 之前說過中國在外交上如何對待別國,是有層級之分:比如法國,即高規格款待;德、意亦雷同;反而對日、韓,或對印度,或其他周邊國家,則另一副臉也。當然美國因常打壓中國,比南韓還要糟──連對話機會亦無也。倘某一國,中國認為值得大力款待,或認為重要性大些,自然視之作上賓也:舉例近來洪都拉斯拍板與大陸建交,擺明洪都拉斯主動。而以洪都拉斯之小,市場不大,天然資源又貧乏,中國與之建交與否,沒所謂也。 論地位,巴西固然不是法國那個層次,惟尚比南韓好:至少巴西之礦藏豐富也。對比之下如菲律賓,則未曾聽聞有蘊藏什麼豐富天然資源──大概人口就是也。 另一方面傳統上,中國之周邊國家是主力做美國人之生意,因之相當親美:尤其日、韓,表表者也。而中國市場對日、韓,以及其他周邊國家,因文化差異特殊,不得其門而入也。 如此則使中國之世界觀,有異於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:後者一般崇美非常,連自主性亦沒有。哪怕是法、德、意之類,她們亦僅知皮毛也。中國則因與美國之特殊關係,不能像周邊國家般親美:像華為在美國市場,難有空間也。中國之外交眼光一般集中於歐非拉美:歐洲者,法、德、意也,產業合作對象也;非洲、拉美者,自然資源來源地也。而中東則更是中國交往之重點:賣石油對中東,大生意一樁也,能不巴結中國乎? 按中國常受英語系之排擠,冷戰思想作祟也。然卻因此使中國保持出自己國格──不像日、韓、菲,近乎走狗之心態也。而且中國亦因此有動力,去發掘其他可能性:不少國家哪怕被英語系所輕視,並非沒市場空間也。就算英語系後來插一腳到來拉攏這些國家,因過去之輕忽,不會有果效也。 當推而廣之聯想到兩岸關係,大陸與台灣之間之碰撞,自然不難理解:過去台灣長期做美國人生意,一旦轉攻大陸市場,水土不服,實可期也。而台灣人之思維大抵是英語系之一套:與大陸人溝通時,話不投機半句多也。 中國在外交上

國民黨政見陰暗面

當說到馬英九訪問大陸時待遇不如連戰年代,深層次看,是國民黨本身之主張論述,有很大問題也。 如何說?應該說國民黨絕對不是統派:準確說是主張維持現狀,即兩岸分治之狀態。這是大陸不可能會認同:如此一來,統一豈非遙遙無期?很明顯國民黨是拖字訣也。 當年連戰是以私人身份與胡錦濤會晤──其時連戰適逢大選落敗一年,且預計自己再無機會也。於兩岸關係上連戰到底是什麼取態,實對藍營與國民黨,無關宏旨也。 即在前年底有一曰張亞中者——國民黨黨校校長也,就提出台灣要與大陸談判──兩岸統一之談判也。然說直白些,是糊弄大陸:其人說談判可以拖到不知何年何月何日,最重要是談下去。大陸是白痴乎?舉凡談判都是要尋求協議。一旦協議長時間沒達成,大陸會不醒悟乎?而最荒唐者是張氏主張談判時,要求大陸提供外交空間予台灣:與台獨何異哉?要知道外交空間者,亦是綠營所渴望也。 總之藍營與國民黨之一套論述,是另類形式之台獨。民進黨是明獨——擺明車馬追求獨立,不轉彎抹角也;而國民黨則是暗獨:藉維持現狀,以圖實質獨立也。且最可惡者是,國民黨尚擺著一副想統一之姿態:按其實對統派,國民黨之論述,是要受到批判也。 由是觀之,大陸對台灣尚能有多少期待?只有強硬到底也。比如這幾年即已有共十個綠營要角,遭到大陸制裁——稱曰頑固台獨派也;又如以檢疫為理由,限制台灣漁農產品進入大陸——真正關鍵,是台灣之漁夫農民,民進黨死忠者也。而即使是藍營,國民黨選主席大陸亦不祝賀:究其因由,實是藍營偽善也。 而倘進一步說,當來屆台灣大選藍營再落敗,對大陸或更好:參考這幾年大陸對台灣之強硬取態,站在大陸角度,求之不得也。民進黨與綠營擺明就是討打:大陸奉陪到底即可,蓋乾淨利落也。而事實上甚至在具體政策方面,國民黨亦拿不出政見來:民進黨說東,國民黨竟說東,至對手說南,國民黨亦說南也。大陸很難押寶國民黨——當然,民進黨更不可信也。 根本上台灣不論藍綠都是親美親上腦:大陸施軟功,篤定徒然也。而中美之間之較量於兩岸統一進程上,誠重中之重也──大陸早就明瞭也。

中國對外禮待有別

圖片
當馬英九訪問大陸只獲低階官吏接見時,以習主席為首之中央大員,則在京師接待到訪之另一個「馬」──法國總統馬克龍也。說起來這是馬克龍第三次訪問中國:一如以往,法國還帶同空中巴士等法企高層,以至大群文化交流團隨同。以陣容論,可謂相當盛大也。 似乎厚此薄彼:儘管馬英九已卸任多時,對台灣,始終有點難堪也。 然其實馬英九之待遇已非最糟糕:像美國,近幾年好些美國官員欲見中國中央大員,就是被拒諸門外,沒法對話。羞辱乎?誰叫美國缺乏誠意?既如此,則何必對話哉?話不投機半句多也。 說回馬克龍是次訪問,企業合同簽署誠少不免──隨行法企之期待也。然另一矚目焦點是馬克龍於中國時,出席一些中法文化交流活動:其中有一「中法文化之春」藝術節,於北京一家藝術館舉行,馬克龍即擔任開幕來賓,甚至與在場中國影星即場表演;接著南下廣州,與習主席一同到廣州松園品茶,並欣賞國家級樂師彈奏之樂曲──對馬克龍,似有點興趣也。 從歷史上講任何外交活動禮遇,是有其嚴格一套:獲厚待即代表地位超然,否則另一回事也。美國之尷尬擺明是自找:欲與中國對抗,則對話來幹啥?台灣則連國家亦不是:馬英九已算夠運,蓋倘是其他人物如朱立倫之類,冷待誠必然也。那法國?於中國眼中,地位超然,形象風雅,且法方又願給中國面子,值得厚待也。 按其實中法之間擺明是有很多東西欲相互交換:對法國,最低限度,空中巴士之訂單也。又或者,核電方面之合作──法國為核電大國也。而對中國,禮遇法國並非單純外交禮儀:比如非洲不少國家本為法國之殖民地,且此中中國於此等國家,投資甚多也。當中國深耕非洲時,不免需與法國打打交道:與法方保持友好,於經營非洲上,至關要緊也。 而在溝通上中國還不止多下訂單於法國:文化交流是用來促進彼此往來,鞏固關係也。哪怕僅喝些馬爹利、軒尼詩而已,亦甚有效果也。 尚有更多外交上例子是厚此薄彼:像南韓,中國即不見如何厚待之。比如在北韓問題上,南韓何來關鍵力量?大概中國直接與北韓說幾句話,即可也。又如德、意,中國亦會給足面子她們:蓋德、意者,歐盟產業大國也。而像平治、「波子」、法拉利以至瑪莎拉蒂之類,中國市場者,重要非常也。 按其實中法之間擺明是有很多東西欲相互交換:比如當中國深耕非洲時,與法方保持友好,至關要緊也。(空中巴士官方圖片)

馬英九訪大陸背後

最近馬英九以祭祖為名訪問大陸,並帶同一群大學生到來——名義上謂交流也。 這不其然聯想到2005年連戰之大陸之旅:當時連戰還與胡錦濤會晤,被視為兩岸破冰之舉也。然馬英九是次則不同:其所獲見者純粹國台辦官員,未見有中央核心者。再不就是地方官吏——馬之待遇對比連戰,差大截也。而且馬英九此行亦很明顯很低調:從馬之言論舉止看,似不欲外間多多關注也。 如此可以從兩點看:其一是大陸對國民黨早就不存期待,另一則是台灣於大陸各界心目中之地位,已微不足道也。 關於第一點,根本就不言而喻:按國民黨之政見大抵與民進黨分野不大,只是不同之處是,國民黨比較貪大陸市場之錢,因之看似較友善也。然對大陸,國民黨當真能被信任乎?觀乎歷史,不可能也:連戰那次主要是因為其時連戰已無官職在身,行事毋須受束縛也。而包括馬英九、朱立倫在內之國民黨人,一觸及兩岸關係,即諸多顧忌,欲言又止也。 大陸究其實很清楚國民黨之性格——言語上尚或客氣,然官腔而已。因之這八年來,與國民黨反而少有積極互動:比如國民黨選主席,大陸連祝賀亦無也。 至於台灣在大陸眼中之問題,則實是台灣自找:誰著台灣反大陸在先?作用力下自然就有反作用力──大陸仇視台灣也。而且台灣反大陸並不限於綠營:藍營有時候比綠營還要狠,且不因綠營也。此間台灣反大陸一個直接影響就是,台商在大陸越來越沒空間。特別是漁農產品,諸如菠蘿、石斑,被大陸藉機禁售──質劣又沒賣點,抵制之對大陸,更好也。 與此同時台灣反大陸亦使台灣文化在大陸市場,處境甚為尷尬:舉例大陸倘起用台灣藝人作代言人,風險大得多也。尤其是倘該台灣藝人被揭發是台獨分子,或與台獨往來甚密,對大陸,豈非大傷害哉?事實是今天台灣藝人於大陸,年輕者,反而不多走紅例子──年長者則有老本可吃也。 按這次馬英九帶同一隊人共三十個學生前來大陸,有意思乎?須知今時不同往日:於以前大陸窮,在招商引資時沒得選擇,導致連台灣此等貨色,大陸亦要阿諛逢迎。現今只要看去年末習主席在G20峰會時已可見:各國由法、德、意之類,到中東、東南亞、非洲拉美等,皆爭著與習會晤,頗有萬國來朝之含義也。對大陸,尚需對台灣以禮相待乎?簡直沒必要也。 舉凡談判都是從實力地位去出發——可是對台灣與國民黨,要意識到今天台灣已非兩蔣年代可比,反而不堪抬首也。

Tik Tok與周潤發

圖片
竊以為Tik Tok與華為是很不同,儘管皆受美國針對:華為被美國打壓,卻能越挫越勇,主要是華為之5G、6G技術是有其一套。對很多國家說,倘不用華為,要找5G、6G設備供應商,選擇乃少得多也。反之倘沒Tik Tok,於很多國家,會沒得選擇乎?對比Facebook、YouTube,Tik Tok沒獨特賣點也:看不出有什麼競爭力也。 倘Tik Tok一被打壓即一蹶不振,實不奇怪也:畢竟網絡平台並非什麼高精尖,且文化差異之制肘,亦不容忽視也。 對此即牽涉到一個文化上之問題:按某一文化或文明,能否於外地廣為受落,是很被動之事。最典型者是飲食:比如很多國家之人們吃咖哩,追本溯源,非印度人宣傳有功,各國愛吃才要緊也。又如歐洲之葡萄酒,亦要各國人之追求,才有些地位也:其他國家之酒不受落,再宣傳亦徒然也。 又如電影,多數國家都以史泰龍、《星球大戰》、《侏羅紀公園》為標竿——皆美國之一套也。歐洲電影質量不見得差於美國,就是沒啥人看:大家沒興趣也。而日本電影亦雷同:頂多動畫有些許優勢也。 按舉凡任何國家,其文化總是有其沒看頭之地方;而哪怕有看頭者,亦決非靠宣傳即可遍及全球。即如印度以咖哩而聞名,然印度貨者,誰曰要?質劣沒賣點也。另歐、日之電影又如何推廣?對大多數國家講,沉悶單調,不過癮也。 當聯想到中國,情況一樣:即以功夫而言,中國功夫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受到歡迎,決非出於中國如何宣傳,各國觀眾受落才要緊也。於過去經常有華裔電影人到荷里活(下稱好萊塢)發展,然成功立足者皆有一共同點——功夫背景也。反而其他類型之演員,周潤發為例子:一進軍好萊塢,竟不多演出機會。並非周不夠出色,好萊塢不需要之也。且不能怪好萊塢:好萊塢自身類似周之演員,太多也。 而倘進一步論,根本關鍵就是對外宣傳——且稱曰「大外宣」,是否確真有用。好比商業競爭,下廣告硬銷一些產品,於很多情況下,往往事倍功半也。此中之關鍵在於對方之需要:對方之訴求究竟是什麼,決不能不顧及也。商家硬銷蘋果對方卻沒興趣吃——或對方本愛吃香蕉、西瓜之類,雞同鴨講也。 按中國比較有看頭者主要古代事物居多:比如兵馬俑。然當今者像人妖明星之類,對各國,噁心突兀,需避之則吉也。 按某一文化或文明,能否於外地廣為受落,是很被動之事:倘Tik Tok一被打壓即一蹶不振,實不奇怪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