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23的文章

華為與中國好故事

圖片
按中國常說要「說好中國故事」,然問題在於倘中國本身缺乏具質量之故事,則談不上宣傳:沒內容,能說什麼來也? 然由此即延伸出一問題,那就是哪些故事算具質量?華為該是:一詞記之曰「狼性」。何也?哪怕美國如何不擇手段打壓華為,華為依然不屈不撓,越戰越勇——有迎難而上之意也。另一方面華為一大特點是不愛自吹自擂:上上下下皆崇尚先做好事情,以成績證明自己也。 很多時候確是事實勝於雄辯:倘把「雄辯」二字換成「宣傳」一詞,亦如是也。除華為尚有吳京為例子:今天吳京已為全國電影票房總冠軍,進而誇張得只有吳京本人才能打敗吳京。何也?仿效歐美大片殺出一片天地,敢為天下先也。如今吳京甚至能與好萊塢合作:真正之認同基礎是「超越」,連拍戲亦如是也。 從華為、吳京此兩個例子,當見宣傳此一事情,是無聲勝有聲:光口說,無憑也。 這恐怕是中國之形象哪怕到今天,尚不見大大提高之原因:目前中國不過是步入小康之過程,而不少落後之邦於半世紀前,比中國更富裕也。儘管中國經濟對比舊時有長足之進步,然形象是事涉文化:於此方面,中國僅白卷一張也。 就如中國之企業真正能作出貢獻者僅華為:更多是恆大式之小丑也。又如像吳京電影那種大片,於中國尚僅是個別:偶像文化太泛濫也。再如奧運金牌多寡尚非重點:對中國,於很多主流項目如田徑,尚需更多投入也。 揆諸世界各地:像俄羅斯,各國普遍都對俄國印象不好,然文化上俄國有看頭之地方,無數也。又如南美洲:再千萬個不是,至少有足球此方面也。中國實類似她們:然真正值得驕傲者,中國有多少哉?並非脫貧之問題,衣食足而知榮辱也。 這正是華為成功真實之意義:凡事都要做到出類拔萃,超然蓋世,才是說好中國故事之真楷模。倘像恆大那種,算什麼好故事哉?又或騰訊、阿里巴巴,以及一大堆偶像明星,對各國,笑柄耳:徒然讓中國減分也。 從華為、吳京此兩個例子,當見宣傳此一事情,是無聲勝有聲:光口說,無憑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中日經濟張冠李戴

圖片
究竟中國經濟會否像日本般陷入長年不景,一直為很多人所討論。惟竊以為此中論者普遍沒弄清楚,日本衰退是如何一回事:特別是衰退之因由也。因之在討論之時,流於不著邊際也。 比如他們拿日本之房市來說事:日本房市經歷1990年泡沫爆破,即一蹶不振,誠毫無疑問也。然美國之房市亦崩盤不止一次:每次都能復熾,蓋寬鬆貨幣政策也。只是奇就奇在日本同樣拚命寬鬆貨幣政策,卻不見有何起色:就是沒人敢入市也。 綜觀此後幾十年來日本之發展是停滯,然又未至於生活水平大倒退:一定程度獲保持也。之不過普通青年人,不易有多少出路:比如只能打大企工,且因上頭滿座,晉升空間近乎無也。 再如日本人口老化:老化又如何?會崩潰乎?觀乎印度人口長年大爆炸,其競爭力就是扶不來也。 說到底是日本經濟結構沒改變過:依舊出口加工,且專出口美國也。而且日本經濟來來去去還是那些企業:哪怕屢次裁員,其架構、模式、企業文化等等,始終不變也。舉例三菱、住友這些財團,依舊於日本數一數二——舊時如是,今日亦如是也。 很多先進之邦亦有大企,只是大多都經歷過轉型——頂多保留核心業務,且不盲目大也。平治、法拉利等長年專注造車,捨此鮮有染指其他,蓋隔行如隔山也。 概言之就是日本依舊是美國跟班:餓死不至於,可是吃卻不算飽也。 中國之情形則是一來常受美國排擠——自身改革,沒阻礙也;二來中國企業經營相應具彈性——要斬走某些業務,易於借火也。三來則是中國自身文化特性以至國情,皆異於其他國家:比如不會鼓勵盲目消費,反感金融投機,又注重產業發展,要求國人具備戰狼精神,刻苦耐勞,堅毅不拔⋯⋯凡此皆使國家一遇逆境,即能重拾朝氣也。 拿其他國家類比,中國較像歐洲之法、德、意:同樣注重產業,且經營尚具靈活性也。日、韓則敗在民族性靈活不夠:體現在抗拒改變也;英語系則重金融,甚至認為妨礙金融投機就是不對——中國會認同乎? 即是說因民族、文化、國情迴異,拿日本之情形去說中國經濟,張冠李戴也。 因民族、文化、國情迴異,拿日本之情形去說中國經濟,張冠李戴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說台灣大選之轉折

來屆台灣大選又有些新發展:其一是郭台銘宣布加入戰團參選:其人甚至請來一女明星作其副手。一般認為郭參選最受影響者為藍營:然從民調來看,郭亦一定程度搶走賴清德之票源——似藍綠通吃也。 話是如此,郭之情況顯然有別於上屆:按上屆是郭台銘欲代表國民黨出戰,然今回孤軍作戰也。如此一來聲勢上,即大打折扣:拿柯文哲對比,柯顯然是準備多年才有是次出戰,然郭與此同時,則投入過什麼來也?顯得急就章也。 又另邊廂大概藍營難有勝算,於是欲打柯文哲主意,謂要彼此合作共抗綠營云云——頗有三國演義之味也。此間藍營之盤算是倘柯文哲之票源加上藍營,必勝民進黨也。真能乎?似嫌判斷草率也。 此間關鍵在於柯本是綠營人:彼此不同道也。一旦聯合起來,不一定團結就是力量:總有鐵桿票不滿也。尤其是於民進黨支持度江河日下時,藍營不見得獲益也。 或進一步說:真要合作,柯文哲擔正國民黨為副,才是正途。特別是侯友宜民調一直扶不起來,反之柯好歹一度居首也。 竊以為根本關鍵是藍營流於短視:在野八年根本沒如何去布局,純粹眼看鼻。又沒有效論述:自己之主張與民進黨比,五十步笑百步也。甚至不知如何用人:上屆最有號召力者為郭台銘卻不用(儘管郭今非昔比),現在則找個不知何許人也之侯友宜。當然藍營牌面上僅朱立倫像話,可是朱在黨內又不孚人望——黨員賭氣也。 對此柯文哲當然甚清楚:其人早就表明倘合作,一定要自己擔正出選也。這擺明是看淡與藍營聯合之可行性:搞不好連自己亦被拖累,無謂也。 換個角度看,當僅柯文哲才有機會贏賴清德時,賴倒非沒勝算:柯、賴之間實五五之比也。柯之缺點是其支持者結構上,以年青人居多:一般選舉投票年長者為主力,而剛巧,賴之基本盤以長者居多也。 然尚有一大關鍵是美國:按美國一直都不放心賴清德。蔡英文主要勝在較溫和,比較聽美國話;賴則立場激進,往往一如舊時陳水扁般,常有越軌言行破壞美國佈局。可是刻下美國能有什麼其他人選能作支持?此乃重點所在也。

蘋果奇怪之傳言

華為成功突破美國打壓,引起英語系一系列討論:某些好事之徒還扯上蘋果,說中國官方正出台政策,禁止公務人員使用蘋果云云。對此中國予以否認:只說蘋果設備有安全風險,有需要跟進也。 大概是英語系神經兮兮,所以才有如此猜測:第一,蘋果是一眾美國企業中相應對中國友善——沒刺激中國之動機也;第二是蘋果與華為在市場定位上截然不同——蘋果近似於LV、Chanel之類奢侈品,而華為則不也;第三則是那些安全問題可能不難解決——為配合中國市場,作些妥協對蘋果,順理成章也。 換言之就是哪怕華為創出突破,與蘋果間,不會是直接衝擊:說中美關係不好,然中國要反制,亦沒理由找個對中國友善者來祭旗也。 竊以為倘中國欲找祭旗之對象,大概都是些中國不需要之東西:舉例有限韓令者,矛頭主要針對韓流文化,蓋此乃中國最反感也。又如幾年前中國制裁澳洲,即特意瞄準澳洲之葡萄酒——澳洲酒者,下三濫貨色也。又或者早前中國禁止日本水產進口:那些漁農產品究其實沒太大特色,要禁止時,沒顧慮也。 很多時候某些外來東西中國是不欲要,一旦決心抵制,落實時,易於折花枝也。 推而論之倘中國反制美國,大概金融方面著手:中國本就反感投機炒賣行為,藉機順水推舟也。又如教育方面:英語系一套教育,不合中國國情也。又或波音:中國除可買空中巴士,尚有C919也。再或者Chevrolet之類:那些車之質量以其市場定位,分分鐘還不如中國車也。 按華為突破成功受衝擊者其實不是蘋果,而是三星:比較三星與華為,兩者性質甚似,以研發、技術為重點也。三星肯定不歡迎華為此對手:說於中國市場三星難望翻身,然在國際市場,則另一光景也。又或者LG亦痛恨華為:以LG之處境,有華為在,LG尚如何生存哉? 甚至日本亦是:當日本一見華為致力研發半導體,主導通信標準時,會作何想也?日本支持美國打壓華為,自然而然也。 其他國家華為並未構成直接競爭,因之華為如何對她們,沒所謂也。

越美合作歷史追溯

圖片
最近拜登專程到越南訪問,頗為受到矚目:原來其中焦點,是美越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。代表什麼?就是說越南對美國說,其地位堪比中、俄也。 這就不其然聯想到本年上旬尹錫悅訪美:話說美國不但積極禮遇尹錫悅,尹還獻唱一首美國老歌回敬美國上下。當然尹並非首位南韓總統獲美國厚待:對美國,南韓戰略價值甚高也。特別於北韓問題上,南韓者,甚有緩衝效果也。 然越南就不同:話說越戰年代越南分南、北越,而此中親美之南越,即於越戰結束時被北越消滅。只是放諸今天,此一前身為北越之越南,竟是美國積極拉攏對象:所謂死敵關係於反中面前,束之高閣也。 始終中、越互為毗鄰,且還因此交過火:與鄰國發生衝突揆諸古今中外,不絕於書也。反之美國對越南,遠在天邊,並沒太多衝突之引火點,何況南海主權爭議越南亦牽涉其中。美、越合作?一拍即合也。 竊以為東南亞國家之態度素來一貫,那就是哪怕不敵視中國,亦不會太親中;而與美國,則保持一定關係也。經貿是主要動機:按東南亞諸國多從事出口加工,輸往美國也。而中國?半成品之來源地——以中國現今之成本,划算乎?關係既如此,禮待美國好還是招呼中國好?實不難預見也。 另一方面倘中國製造打入東南亞市場,究其實頗尷尬:舉例越南,中國即曾大規模銷售摩托車於當地。哪知摩托車銷量升到一程度,即瞬間崩盤:原來是很多越南人相信日、韓品牌,多於中國製造也。中國欲收復失地?不是沒指望,事倍功半也。 根本凡此種種是歷史之問題:古時東南亞國家連同日、韓,文化相對淺薄,國力又有限,對中國,自然看不上眼也。而到近世,日、韓與東南亞所接觸者,又以美國文化居多。出現尹錫悅此種人決不意外:這些人成長之年代,中國看頭極少也。 事實上從中國本身外交態度,亦能看出端倪:法國總統到訪,中國高規格款待;巴西、沙特次之;對南韓,則愛理不理也。 像越、菲此等國家反中國,當然難構成大影響:對中國,小菜一碟也。然倘能於東南亞投資、貿易,對中國亦無妨:只是中國,不能抱太大期待也。 始終中、越互為毗鄰,且還因此交過火;反之美國對越南,遠在天邊,並沒太多衝突之引火點。美、越合作?一拍即合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華為逆襲非突然也

圖片
最近華為公布一款全新5G手機,頗為震驚外界:據說是搭載衛星通話功能,全球第一款也。而手機在未大規模廣告宣傳下,竟速速售罄也。 按華為可算是中國一大奇兵:一家企業就只志在科研,於全球可動輒聘用幾百數學家、科學家。為哪樁?就是為科學努力也!而過去遭受美國打壓者不計其數——比如日、韓,一直反不了抗,就是華為竟能越挫越勇。何也?狼性文化記一功也。 現在對美國尤其是共和黨人,簡直火冒三丈:有共和黨議員說要立法禁止所有東西出口到中國,以作因應。發神經乎?如此癱瘓美國,實質是賣國也。 按華為此一具備戰狼精神之企業,某程度是美國養成:此中關鍵在於倘以為不賣科技予中國,就可壓制中國科研發展,大錯特錯也。剛好相反,正確該是多賣科技到中國:如此才可麻痺中國科研意欲——有現成貨在,尚需另外投入乎?可美國卻反其道而行——不管出於什麼理由,大失策也。 追本溯源,共和黨人思想大有問題:他們眼中只有美國,沒其他也。就如他們認為只有漢堡包、家鄉雞、冬甩,才是人吃之東西:愛國愛得發神經也。一聽見西班牙語,必大發雷霆:嫌拉美國家爛國也。甚至連平治車亦嫌棄:川建國曾質疑何以平治能進軍美國,Chevrolet卻兵敗歐洲也。 連歐洲亦瞧不起,更遑論中國也:共和黨人,普遍反中最狠也。 話說回來,華為新版手機既能衛星通話,則其晶片等組件,肯定是不簡單:有指其採用之新型晶片,是以極尖端之製造技術炮製。然究竟內情如何,暫時尚眾說紛紜:一般認為已成功突破美國之限制也。 竊以為事情是如此:這些技術姑且不論是否華為自家研發,中國早就已掌握,且有數十年經驗也。倘深入說,是中國幾十年來工業發展中,先接收一些低階晶片之生產;待掌握一定程度,就自有足夠基礎去深究、研發也。 換句話說突破非短時間即能取得:高精尖之生產涉及之東西甚複雜,非同尋常也。 事實上以華為那種常防患未然之性格,加以經驗之累積,逆襲有成,非偶然也。 過去遭受美國打壓者不計其數——比如日、韓,一直反不了抗,就是華為竟能越挫越勇。何也?狼性文化記一功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治經濟須對症下藥

圖片
關於中國當下房市,外間常有質疑當局推出之政策大多不如市場預期——嫌當局出手不夠狠辣也。惟深入去看,這些質疑擺明建基於英語系一套:其背後之含義是,中國需量化寬鬆(即QE)也。 即以美國講,量化寬鬆真良方乎?好像說於三藩市、洛杉磯等城市,有很多美國人,是要隨街搭建帳篷露宿街頭——無家可歸也。美國淪落乎?據一些報導說是當地之房價、租金長期高企,大多數人沒法負擔:深究其由,QE之結果也。 按QE之好處是短期內有效刺激消費、投資:這些投資最直接者,股市、房市也。不難預見其副作用:這幾年美國遭逢幾十年來最嚴重通膨,要不停加息才能遏止也。 到底中國該效法否,此間重點是中國經濟狀況沒外間所說般糟糕:倘隨便QE,燒壞中國經濟也。況且哪怕中國經濟當真不濟,QE者,非對症下藥也:需針對癥結所在也。 事實上習班子早於疫情期間,已對中國未來經濟有所佈局:包括前年一系列整治政策,以及出台《反食物浪費法》,諸如此類也。概言之就是要仿效歐洲之法、德、意,打造高階製造業:英語系之一套一言蔽之,炒金融也,決非中國所樂見也。而日、韓那種論本質,出口加工也:以中國刻下經濟之高度,早已不可持續也。 這才是合符中國之國情:按中國本正是規模宏大之經濟體。倘相應較小之法、德、意亦能藉製造業有聲有色,中國沒理由不行也。何況就業之解決亦是大挑戰:金融相應難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,除非是袖珍型國家,才有條件憑藉也。 過去中國一直做著出口加工,一大缺點在於成本要一直低:如此一來,不切實際也。何況中國過去做出口加工時,所引進之東西統統無益於中國社會:由金融財技以至電玩、追星,皆為例子。清算之日子早晚將到來:早作準備疏解一下,日後衝擊自可控也。同時當局亦要為日後作些佈局:為轉型奠定基礎也。 大抵中國產業轉型是科研為導向:從事科研本質講求刻苦堅毅,因之國家強調戰狼精神,不可免也。而貪圖安逸、享樂靡爛之風對當局,毒瘤也:必除之而後快也。 大抵中國產業轉型是科研為導向:從事科研本質講求刻苦堅毅,因之國家強調戰狼神,不可免也。(Kuka官方圖片)

中國樂壇政策說

近來綜藝節目《中國好聲音》被當局飭令停播,理由是節目牽涉到一系列之醜聞:倘綜合來看,都是些賽果不公不正之類,又或什麼枱底交易,族繁不及備載也。目前之停播說是暫時性質,然一般認為,將會是永久性也。 如何看?首先是一般電視綜藝節目,其賽果多少會存在爭議——揆諸全球,皆如是也。最典型是選美:到底當選者果真美麗與否,實見仁見智也。印象中有日本小姐,幾乎醜陋者當選:日本之審美觀究竟如何,於此可見一斑也。另一方面是否一定要冠軍才會大紅大紫?又不是:或日後落選者跑出亦說不定,始終時也命也。 換言之《中國好聲音》之爭議並非中國獨有:反而真正重點是此類節目對中國,能有什麼貢獻來也。 嚴格說所謂《中國好聲音》,實質是培養偶像文化,多於真正為音樂。這又擺明抄日、韓:培育偶像派以日、韓最為發達。然在歐美以至其他國家,卻不見這些偶像文化:起碼真正做音樂者,尚有些生存空間也。且此中不少,尚是一輩子從事也。 按中國最大問題是視野廣闊不夠:由於過去主力出口加工,而廠商大多源自日、韓,導致中國所接觸者,日、韓文化一套為主。這些糟粕對中國算是營養乎?徒然吃壞肚子也。而倘要選擇則受制視野局限:其他國家之一套,中國全無概念也。 見識既然有限,進而連當局在制定政策上,亦茫無頭緒:難以精準掌握也。 因之難怪中國居然出現一大堆人妖明星:此堆怪物對中國,能算是名片乎?徒然嚇壞各國也:讓世界各國以為中國,生人勿近也。而且這些人妖明星皆仿自日、韓:以為日、韓那種放諸四海而皆準,乃抄襲無誤也。另一方面偶像文化到底帶來多少好作品?全皆垃圾食物,貽害健康也。 竊以為對中國,大可趁《中國好聲音》停播之機會,重新制定音樂產業政策:意思是,該多向其他國家找借鏡。就如歐美樂壇歌曲很多師自落後之邦:由菲律賓、印尼到中東、非洲、拉美都有。中國大可引進這些:落後之邦不少其實能歌善舞,對中國誠好借鏡也。中國目前最需要者是明確政策方向:好讓大家知道如何辦也。 總言之逝者不可追:改弦易轍重新出發,未為晚也。

中日爭執之必然

圖片
當中國與日本久不久即相互爭執,究其實不可免:體現在彼此立場有異也。 舉例幾十年前剛改革開放時,中國即滿街日本車:比如鈴木,還是首家外資車企設中國廠,專攻中國市場。其時中國很多方面白紙一張——作不得選擇也,因之哪怕鈴木爛車而已,中國亦沒微言也。現在?即以鈴木說,已退出中國市場也;且因國產車競爭,加以中國市場兩個型態——低價市場、面子消費,對日本車,一切俱往矣。 事實上日本一向以來並不看重中國市場:就如日本車銷往中國者,其質量多遠不如美版也。日本只當中國廉價生產基地:一撇除此點,中日關係,空中樓閣也。 按日本是二戰後靠做美國人生意而發跡:於二戰前,日本社會普遍要像阿信般,時不時忍飢挨餓也。既專攻美國市場,則日本,不免親美非常也:甚至美國迫日本簽《廣場協定》,日本亦難說不也。一言以蔽之,全因美國,日本才有今天也。 中國則不同矣:倘攻美國市場,受制於競爭太激烈,缺乏賺頭也。何況中國常不時受美國打壓:中美貿易戰為例也。靠美國市場對中國,不切實際也:並非中國不努力,道不同不相為謀耳。 而正因中美沒互信,中日關係,自然好不到哪裡:就如當中國致力科研立國、產業升級時,對日本,能是什麼機遇哉?蓋屆時日本於中國市場,沒法有斬獲也。 於是中、日正是兩個不同世界:日本準確些說是英語系一邊,蓋日本,專服侍美國與英語系也。反之中國與英語系格格不入,因之中國所能專攻者,比如有法、德、意——非英語系也,以及中東、非洲、拉美這些——彼此容易溝通也。中國之世界觀註定不會是英語系一套:英語系之價值觀對中國,沒意思也。 又拿中國前年整治政策作例:比如補習風氣於日本甚盛行,然對中國,無益於培養人才也;中國視電玩、網遊為精神鴉片,則任天堂,會受中國待見乎?再如日本有尊尼事務所者,以培育偶像派見稱,中國會歡迎之乎?一樣是牛鬼蛇神也。 總言之日本價值觀較諸中國國情,格格不入也:水火不容,誠必然也。 按中、日正是兩個不同世界:日本專服侍美國與英語系;反之中國與英語系,格格不入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論中日核輻射爭端

圖片
為回應日本把核廢料倒入大海,中國之措施已變成全面禁止進口:主要是水產也。而禽畜蔬果儘管未包括在內,難保終有一天會納入:姿態者,總得要擺出也。 日本對此反對抗議固然正常反應:行動升級則沒必要,蓋出口到中國之日本漁農獲本就不多也。倘為這些門面性質事大動干戈,惡化中日關係,則事態誠難逆料也。 只是以日本一貫奇特之個性,有什麼事不會做出?常教人難以捉摸也。 比如日本國民會動不動選擇自殺:二戰時日本一戰敗,大家即切腹自盡,蓋因要無條件投降,太丟人也。 又如日本社會,底層民眾普遍勤奮認真,而在上層者則大多昏庸愚昧,彷彿不懂作決策也。亦拿二戰作例:當時美、英等盟軍對日本軍隊之評價是,士兵普遍驍勇堅毅,只是將領、政府、內閣之決策,往往教人摸不著頭腦也。再看日企:常可見前線員工盡努力精益求精,可是董事、總裁之類,則不見有蓋茨、庫克一類人物也。 一般人對日本之評價是日本缺乏思想家:看審美觀已可見一斑也。就如日本某大型物流公司竟以大貓叼小貓作商標:揆諸國際,有類似例子乎?又如人名,什麼「藤本那輝」、「江戶川謙次」、「國守秋比古」之類,聽來古怪突兀也。 至於把核廢料倒入大海,則顯然是日本領導層之頭腦出大問題:究其實此一倒,影響者不止是海洋與海產,尚可能波及其他方面也。比如,會否被以為日本其他產品有核輻射?儘管科學上發生機會極低也。然一旦要澄清,則恐越描越亂也。 像在中國近來即有一清單於網上流傳,謂日本好些產品或有核輻射——以化妝品居多也。於是一些日本品牌急忙解畫,說經過檢測,並沒含有放射性物質也。然一時間,抵制日貨之聲音尚此起彼落——只要一說核輻射,即水洗不清也。 按中、日彼此即已不易有互信:日本反中國,而中國亦甚反日也。而日本又偏偏極度親美:日本經濟,與美國高度捆綁也。如此背景下核輻射爭議要平息,實困難重重也:歸根究底,日本於處理核廢料時,就是思考不充分,缺乏大局觀也。 中、日彼此即已不易有互信,而日本又偏偏極度親美:核輻射爭議要平息,實困難重重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