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、非等引發新格局

按落後之邦對比下尚有一大優勢,那就是低成本:比如設廠,生產低價貨品,即具成本效益也。過去這些貨品主要是中國生產,然現今非矣:隨便一看衣履鞋襪,或膠擦之類,越、印製造者,越來越多也。

如此一來先進之邦一競爭時,難免吃虧:產品質量要提升,談何容易哉?法、德、意貨尚有些口碑可運用——有老本可吃也。英語系則荒廢多時,要重建,大不易也:論成本固然拚不過,然要具備足夠賣點方便抬價,非三朝兩日也。

就舉加拿大作例:加拿大製造之賣點在哪?沒意思也。又如澳洲,澳洲之製造業憑什麼賣高價?站不住腳也。

美國之情形是歷來總有人提出重建製造業,就是沒一次有眉目。何也?蓋美國製造,難成金漆招牌也。降低成本是不容易:除非整個美國經濟先破產也。因之原則上倘抵制中國貨,美國是不得不選擇越、印者:拜登拉攏越、印,誠必然也。

凡事總是一體兩面:落後之邦正因落後,反而造就出絕對優勢也。

如此一來對中國,亦可能是煩惱:繼續做世界工廠,能乎?很多東西尤其是低價者,經已沒生產優勢:比如普通服裝鞋履,於東南亞生產,更划算也。另一方面中國倘繼續堅持生產這些,值得乎?根本沒賺頭,難以持續也。

換言之未來中國,亦不得不依賴一眾落後之邦,以便供應廉價貨品;與此同時中國產業又不得不升級,那升級後那些產品,能賣去哪裡哉?亦是落後之邦也。

於是中國之經貿,實必須把重點放在落後之邦;同樣其他先進之邦包括英語系,亦如是。這就形成一現象:中國與英語系等鬥拉攏落後之邦,而落後之邦叫價之條件,亦越叫越高也。印度為例子:美國為拉攏印度,哪怕印度如何親俄,美國亦得容忍也。

按其實很多落後之邦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,不見得皆對中國有好感:除貪圖中國市場,亦是看在中國產業需要打入這些國家。她們是出於實利:於某些敏感議題上,未必與中國同一步調也。

而至於中國與英語系之關係,亦當然難以好起來:除競爭,屆時沒共贏空間也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中國升級日本反感

產能過剩韓國最傷

與中國脫鈎需條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