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4的文章

與台灣建交多卑微

當賴清德一上台,大陸除向台灣開刀,尚波及其他國家:像美國近來即有一議員遭到大陸制裁,理由是此一議員與台灣,過從甚密也。所為何事?該是大陸藉機警告美國,勿干涉台灣事:需知台灣各界一向是親美親上腦,且不分藍綠也。 另尚有一國家素來不為眾人所知,亦為大陸祭旗目標,那是危地馬拉——此一位於中美洲之國家一向與台灣有外交,就於同時遭禁止出口咖啡到大陸。按危地馬拉是以種咖啡豆為生,一向貧窮,且是台灣一幫建交國中人口最多者:只因有此背景,即被大陸選中進行懲戒,以警告各國勿與台灣往來密切也。 倘是美國方面,那議員算是另一佩洛西——按佩洛西前年即因旋風式訪問台灣,乃被大陸制裁也。只是過去大陸一直把矛頭限定於美、台:主要還是事情之核心也。至於其他國家則一直未曾有——剛好危地馬拉,正是頭一遭也。 按對危地馬拉此一小國,大陸本大可與之建交攏絡之:大撬台灣樁腳也。只是世界國家眾多,大陸必難一一兼顧——外交要有重點也。舉例法國總統訪問中國,中國高規格款待;巴西、沙特次之;而南韓,中國則不把之放在眼內。厚此薄彼乎?確如是:舉凡於世界有點地位者,中國才會以禮相待——值得去保持關係也。 綜觀目前與台灣建交之國家,一共通點為於國際間缺乏存在感:倘是例外或者說,梵蒂岡也。好些如太平洋什麼群島之類,流於細小,價值有限;南美洲有巴拉圭者,專牧牛,可是大陸倘買牛肉,來源國家眾多也;再如危地馬拉,種咖啡豆,然舉世種咖啡豆者亦甚眾,何況中國年人均咖啡飲用量,僅四、五杯也。 對比之下主流國家:舉例法、德、意者,其產業與大陸高度捆綁;巴西、沙特之類主要靠賣石油、礦產——大陸為大買家也;又或中亞,一帶一路沿線也。 因之當大陸開鍘危地馬拉時,是不會有何代價:危國地位卑微也。 而當換角度看,台灣於外交上與建交國,只能算是同病相憐:倘是美國,則從來不當台灣一回事,且視台灣炮灰也。

中國升級日本反感

圖片
按韓國以外尚有另一國家最有資格指中國產能過剩者,為日本:日本所受之衝擊亦為最直接,蓋日貨之性質與中國製造比,雷同也。 要知道一來,日本之生產成本始終比中國高;另尚有是日貨到底缺乏品牌價值——這與日本文化始終難上枱面,大有關係也。一旦與中國競爭,日本必吃虧得多也。 如倘中國大力生產晶片,日本晶片能如何?不是越高階越好賣:一般應用層面低階晶片,已夠用也。而過去於國際市場,最強之半導體廠家非三星莫屬——正是被中國之產能擊潰也。倘最強者已如此,日本能不戒懼乎?中國對日本說,死敵也。 過去日本之所以積極投資於中國,主要是貪中國成本夠低——從事出口加工也。倘做內需專攻中國市場,以日貨之性質、賣點、風格,龍游淺水遭蝦戲也——鈴木、三菱汽車先後撤出中國,誠為例也。以現今中國之情形,成本日高——出口加工難復再也,內需又難深耕——中國國情使然也,中日能如何合作哉?只會盡是矛盾也。 須知中國市場素來兩個型態:低價市場、面子消費也。拚低價日本受得住乎?專攻高端,日貨根本不能予消費者面子——於中國,尷尬也。反之在美國,日企尚有東西可以守住:幾十年來之努力也。對日本,在中、美兩個市場裡,冰火兩重天也。 從外交層面講親美根本是日本之本質:一般認為是美國於二戰時投下兩顆核彈,使日本如此盲目也。然究其實經貿才是核心:日本靠藉發掘美國市場——美國所默許也,才有後來之經濟奇蹟也。可是缺點是當美國一發威時,日本只能死忍也:於1985年日本被美國迫簽《廣場協定》時,哪怕受大傷害,日本連抗議亦不敢也。 日本之經濟與美國根本是連成一體:尤其於中美對立下,日本哪有選擇空間哉? 再看回中國現今經濟大走勢,當中國堅持科研立國時,日本不可能樂見也:莫說打入中國市場——機遇不屬於日本也,國際貿易上亦不免面對中國競爭——一旦節節敗退,日本僅能守住美國與英語系之市場,蓋英語系者,亦是反中最狠也。 此等局面對中國說誠不可免:然考慮到自身需要,中日關係,乃不得不犧牲也。 按韓國以外尚有另一國家最有資格指中國產能過剩者,為日本:日本所受之衝擊亦為最直接,蓋日貨之性質與中國製造比,雷同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大陸等賴清德發狂

於賴清德正式上任不久,因應其台獨之本質,大陸一連兩日於福建外海進行軍事演習——有警告之意涵也。倘驟眼看,彷彿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也。 當然說什麼局勢緊張、動盪之類,止至目前,依然言過其實:始終軍演不等於起兵也。局勢未至於會危急:對比之下,軍演反而不及制裁夠威懾力。綜觀綠營之反應,制裁者,似不可承受之重:深怕日後麻煩多多,尤其台灣沒多少個邦交國也。 事實上經過這幾年,大陸制裁台灣於未來只會更多、更狠——現今尚未入肉耳。拒賣台灣菠蘿、番石榴算什麼?一小部分也:單農產品,大陸尚可禁更多也。 始終從過去經驗看,大陸對台灣越客氣,越不利大陸——台灣反大陸可謂不分派別也。另一方面倘欲對台強硬,總需方便理由:比較之下,賴之台獨旗幟鮮明,對大陸說,方便下重手也。反之蔡英文台獨色彩不濃:從其任內鮮說台獨已見也。大陸要如何應對?糟在對方未踩中紅線也:說制裁已一堆,只能算是開端也。 按大陸現在就是要等賴清德如何不斷踩大陸之紅線——方便大陸狠心也。 究其實大陸對付台灣根本毋須打仗:以台灣之地理,島嶼一個,單單封鎖台灣四周外海,即悶死台灣也。又或者,發動經濟戰亦可以:制裁台灣是為例也。 像於是次軍演中有一個很大特點,那就是大致模擬如何封鎖台灣:並非一如英語系認為會直接攻入島嶼也。這是涉及海戰戰法:與陸戰方式有異也。 從人類歷史說直接攻打某一目標,像俄羅斯打烏克蘭般,是陸戰之一套:簡單直接,不拖泥帶水也。然此等戰法倘用以海戰,通常沒好結果:比如要佔領一個島,論正常是包圍島之四周亦即外海,以斷絕島上對外聯繫也。 美國與英語系正是如此錯判:他們之分析大體乃陸戰之一套。她們經歷過與蘇聯冷戰以及在中東用兵:那些地方陸地性質,不涉海洋,與海戰哪能比哉?無稽也。 說到底英語系反中太過,以致連簡單軍事知識亦忽略:倘台灣連同日本、菲律賓為島鏈,台灣委實靠太前,難守也。

說兩岸詭異之走勢

賴清德正式上任接替蔡英文,對台灣可謂是不好開端:即在最近台灣立法院竟發生議員打鬥,頗有開倒車之意也。類似事件早於李登輝年代已常發生,歷經多年早已不見:一般是在野黨覺得絕望,才如此極端也。然執政時有必要乎?畫蛇添足也。 另一方面尚有一事頗震驚台灣,那就是有五名電視主持人於賴氏就職前夕,遭到大陸制裁:主因是此五人經常惡意醜化大陸散布假新聞也。而與過往不同,是次所涉者皆非政府要員、政治人物:只是他們主持之節目有點收視,才惹禍上身也。 此中值得一提者是此五人並非盡屬綠營:擺明是大陸對待台灣人時不分背景,不分取態,不分立場也。而綜觀過去,大陸如此處理、反制,誠為頭一回也。 究其實以賴清德之立場、取態,對大陸或更好:大陸面對台灣時,毋須諸多顧忌也。反正台灣人反大陸是不分政治背景——決非靠善意即能化解也。看馬英九年代已知:於馬在任時大陸對台灣讓利不可謂不多,結果如何?除尷尬外,還只有尷尬也。有說台灣人是畏威不懷德:因之一見美國,即五體投地;面對大陸則不然也。 按目前遭大陸制裁之台灣人連同是次,大約共十五人:幾盡數綠營也。只是藍營友善些乎?究其實同樣心只有美國:有不少藍營之家眷已長居美、加也。綠營稍為特別者是親日居多:美國對綠營說只是投機工具,且對美國事物,反而較冷感也。 換言之台灣之文化與大陸比,天與地之分別:台灣人親美可輕易融入美國之社會,大陸哪能哉?被美國視作間諜也。台灣市場通常是消費些日、韓事物——皆大陸所鄙夷也。大陸通常是接觸歐非拉美之國家——台灣人興趣缺缺也。大陸積極發展科研,打造專精企業;台灣則只求於夜市賣些烤物,或於小塊田上種東西也。 按其實不但兩岸之間缺乏交集,藍綠亦是:藍營正因親美太過,菁英色彩極濃,導致在台灣,不接地氣也;綠營無疑草根味重,然另一面,則是龍蛇混雜,甚至有不少是黑道背景也。 藍綠雙方本來就是背景迴異,然一共通點是價值觀上與大陸,皆南轅北轍也。

產能過剩韓國最傷

圖片
對於中國產能過剩與否,哪怕是真,實不影響美國:美國早就缺乏生產力也。而最有資格發炮指責者,該是南韓:而且所受之衝擊,亦為最直接也。 這一點不難理解:揆諸全球以日、韓貨,最雷同於中國製造。且再深入比較,亦以韓貨更為惡劣:蓋韓貨,始終洗不脫劣質之形象。何況論成本,韓國即高一截也:與中國製造比,即全處下風也。再說以韓國之國力,能有什麼產能哉?挨打也。 考韓國之產業主要是靠美國豢養——沒市場,說什麼都是假也。 過去中國出於發展滯後,民風閉塞,在市場不成熟下,才讓韓貨有呼風喚雨之機會:即以三星而言,算老幾?與蘋果比,尚不處同一層次也。又如現代、起亞之類,又算什麼?在美國大行其道,不代表在中國同樣也——韓車終歸是爛車耳。再說其他比如服裝之類,賣點又在哪?決非靠幾部劇即能抬高身價也。 換言之就是韓貨在中國市場之好景,根本是不具長久性:按當中國市場步向成熟,即呈兩個型態,為之低價市場、面子消費也。前者,國產品牌以外,頂多落後之邦能佔據也;而後者,除歐洲之法、德、意者,能有誰?輪不到韓貨也。 而即使是國際市場,韓貨頂多能夠守住美國:美國之情形是美國誓死反中國,且必關照韓國也。其他國家則中、韓狹路相逢時,須正面對決也:韓國能自信滿滿乎? 如此一來自然難怪尹錫悅此一歐吉桑,選擇親美遠中:換轉是其他人出任韓國總統,亦同樣態度也。韓國在美國市場起碼有東西能守住——深耕美國已多時也;反之在中國則一來成本日貴,再設廠已不划算,加以中國市場進化至兩個型態後,韓貨在中國勢必高不成低不就——處於尷尬位置也。到底如何選擇,誠理固宜然也。 對此中國實不必太在意:韓國此一國家值得去拉攏乎?始終尤其在經貿上,中國產業升級衝擊韓國實不可免——否則如何轉型哉?與此同時中國之消費型態本是切合國情——能因韓國而改變乎?乃無謂也。與此同時在政治上,韓國盲目親美亦是必然——要改掉之,大不易也。 按韓貨在中國市場之好景,根本是不具長久性——中國產業升級衝擊韓國實不可免,否則如何轉型哉?(shutterstock圖片)

中俄關係矛盾暗藏

圖片
於習主席訪歐回國不久,即於中南海會見到訪之普京:許多評論都說中俄關係有多好有多緊密,當真乎?彼此合作是會有——主要是抗衡美國,只是尚有另一面也。 比如當中國積極於科研,發展新質生產力時,俄羅斯會如何看?總不會樂見也:要知道俄羅斯亦是科研大國,性質與中國雷同也。舉例上太空,俄羅斯即起步比中國早——蘇聯時代已大有所成也。對俄羅斯說,中國上太空,於己有何益哉? 又如造車,俄車之競爭力幾何?歐洲車像平治、法拉利之類尚有品牌形象加持,俄車有乎?歐洲車與中國品牌競爭,尚不處同一層面;然中俄間,則另一光景也。 過去俄羅斯亦經常起訴一些人,指控他們泄露科研機密到中國:正常說,沒一國家會願意任由敏感機密外泄,蓋屆時,還能大賺專利費乎? 尚有一點為人所忽視者是,中國之科研項目中有不少是涉及新能源:對俄羅斯,同樣不樂見也。須知賣石油、天然氣,為俄羅斯出口最大宗:倘因新能源技術普及導致石油、天然氣銷情不再,對俄羅斯,誠不可承受之重也。 按以俄羅斯之國情,地處極地,苦寒無比:尤其北端儘管是海岸線,卻長年結冰也。靠自身資源豐富之優勢當資源大國,才是俄國最優解也。可是普京卻不滿足於此:他要把俄羅斯打造成一超級強國,彷似蘇聯時代一樣。如此一來面對中國,難免有所矛盾:倘靠賣資源到中國換取中國製品,尚是互補;同是做強國則不也。 特別是既要走強國之路,加大科研投入,必不可少也:中國正為此而努力,可俄羅斯同樣,彼此競爭關係,不可免也。與此同時中國亦積極經營中東、非洲、拉丁美洲之類國家,可俄羅斯亦是——彼此互搶邦交國,亦誠不可免也。 按對一國家,倘要走自強之道路,總不免會孤家寡人:從歷史看,確如是也。俄羅斯之強國路除挑戰美國外,亦殃及中國也;同樣中國夢除威脅美國,亦困擾俄羅斯也。四處矛盾,誠代價也。 舉凡國與國之關係,皆是各有難唸之經——國情所決定也。 按以俄羅斯之國情,靠自身資源豐富之優勢當資源大國,才是俄國最優解——可是普京之目標是要把俄羅斯打造成一超級強國,與中國,難免有所矛盾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訪歐與冷待英語系

圖片
早前習主席出訪歐洲訪問三個國家,分別為法國、匈牙利、塞爾維亞。而此中以法國之行較受矚目:蓋因適逢中法建交六十週年,習主席一訪法,有慶賀之意也。另馬克龍於去年訪中時獲習主席邀請到廣州欣賞中國傳統樂曲,於是亦安排於自己家鄉招待習主席,感受葡萄園和酒莊氣氛,以作為對等禮儀也。 連同早前德國總理訪問中國,適逢美國指控中國產能過剩,情況頗像去年中美氣球風波:話說其時中美竟為一個高空汽球相互指責,陷入僵局;而與此同時,則有王毅出訪歐洲之意、法、德——看似是中國冷待美國,而對歐洲以禮相待也。 那走得通乎?倘把英、加等英語系一併觀察,當發現中國同樣冷待英、加:比如連互訪亦不見也。英語系與非英語系始終文化有異:舉例英語系,還會鄙夷後者也。 概言之是中國區分看待:既然主要還是英語系反中國,中國要應付,易如反掌也。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中國推行一系列整治政策,究其實正是擺脫英語系——覺今是而昨非也。反而中國積極於師法法、德、意:打造專精企業、隱形冠軍也。從去年中國外貿數字當反映出,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,歐盟次之,美國第三,日本第四:四者之間差距都有一大截,尤以歐、美那部分為甚也。 長期以來英語系對中國,只是單純之買家——貪中國貨低價耳。英語系與中國脫鈎易如借火;反之法、德、意以產業為基,且與中國高度捆綁,要脫鈎?代價太大矣。 過去中國對外界認識有限,民風閉塞,導致以為只要搞定美國,即為外交之全部也;現在則是專攻一些地位較次之國家——以法、德、意講,於G7中處邊緣,被美國當出氣筒也。而中東、非洲、拉美諸國亦常被美國看扁:中國能見縫插針也。 此情形頗與俄羅斯相似:按俄羅斯經已與歐美鬧翻,因之其外交重點亦多集中於中東、非洲、拉美者——皆地位次要也。 亦因此去年末中國向法、德、意等來客實施免簽證待遇,同為此等思維下之政策:君不見英語系者如美、英、加,未有同樣安排?對中國,焉知有否間諜在哉?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中國推行一系列整治政策,究其實正是擺脫英語系——長期以來英語系對中國,只是單純之買家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論英語系反製造業

圖片
說英語系製造業之所以不可能重建,最主要在於英語系本身鄙夷製造業:歷史上說英語系是先有英國,四處殖民,包括美、加、澳、紐。於這些殖民地英語系只要靠當地即可——毋須於己國建立一套生產體系,蓋勞心勞力且曠日費時,不討好也。 事實是於冷戰年代英語系有如此想法:對抗蘇聯時英語系以英國作橋頭堡、急先鋒,美、加作後盾,專生產糧食以至軍工炮。那法、德、意那些?擋箭牌也:抗蘇時之戰場,隨時可犧牲之也。由此亦可窺見英語系鄙視非英語系,實由來有自也。 問題是在於有蘇聯此一敵人時,工業生產尚有意義;蘇聯解體後又如何?英語系忘乎所以,逐漸荒廢製造業——搞金融錢滾錢更快有回報,合符英語系之性格也。 究其實當回顧英語系之歷史,其教育大致是不注重技藝以至科學:比如英國截至十九世紀,好些高等院校連理工科亦無,單純文史哲也。英語系普遍是偏重文科:用以培養殖民地官吏也。而整個教育制度單純為升學:由小學到高中一直至大學,一條龍也。對比之下法、德、意者,則初中後分流:一部分學術,餘者則技藝也。 毫無疑問英語系之教育對培養金融思維有利——主要是投機方面也。可是能從事金融者能有幾人?家庭背景甚要緊也。讓落後之邦仿效英語系就是坑害:印度是例也。 按印度經濟最為人詬病之地方是服務業發展優先:專接他國企業之辦公室工序,謂之世界辦公室也。反之製造業之成長則不過始於金融海嘯時,且迄今亦未成系統:頂多紡織方面小有所成,蓋產業鏈較簡單,容易發展起來也。 印度之情況是印度本為英國殖民地:印度人中懂英語者,不計其數也。 由此觀之倘以中國國情,英語系之一套顯然是無助於中國——中國需要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,屬工業範疇也。而綜觀各先進之邦,法、德、意者才適合中國也——法、德、意她們大體是以高端製造業為基,新質生產力也。 那中國高新產業之產品能賣到哪?當然亦不會英語系:落後之邦比較適合,蓋這些地方之市場,尚是白紙一堆也。 說英語系製造業之所以不可能重建,最主要在於英語系本身鄙夷製造業:搞金融錢滾錢更快有回報,合符英語系之性格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中國競爭力非重點

圖片
到底中國製造之競爭力幾何?一般說法都是把中國之產品說得彷彿天下無敵,然當真乎?蓋因與此同時,亦常見有人抨擊中國產品之品質——說坑害消費者也。 具體說中國製造真實一面是只以低價取勝:否則難攻城拔寨也。可是所向披靡之背後對中國廠家說,是以犧牲盈利為代價——沒肉可吃,僅啃骨也。何況質量是成本之一部分——按一分錢一分貨之法則,偷工減料之類事情,不可免也。 長此下去不是辦法:生產成本夠低之時,尚可得過且過;偏自金融海嘯以來,經已不可持續也。產業升級說就說十幾年,實不過近幾年,才有些眉目也。 舉例,暫時尚只有華為才叫上軌道:比如華為手機可賣高價,而其競爭對手?往往要價格戰也。又如造車,要打贏豐田、現代、福特之類低端品牌,非不可能;然要超越平治、「波子」、法拉利等名牌,花多少年亦達不到:對方神級境界也。 中國說炮製出C919客機,然一切僅算起步:離暢銷,尚有很遠距離也。 換言之倘把中國製造之競爭視為威脅,泰半是因自己不濟:連劣質貨亦拚不過,豈非窩囊?問題已非在中國也:要探求因由,必須先求諸己也。 根本問題是美國與英語系國家,生產能力退化:這與他們性格有關,蓋因他們素來鄙視製造業也。最明顯例子為波音:按近年波音生產之客機經常發生質量事故,以致意外頻生也。好些報導經常引述波音前員工揭露波音內部管理弊端:到底報導孰真孰假姑且不論,或真實情況沒想像中糟,然或比想像中更惡劣也。 如此一來一旦波音對決C919,C919到底可靠與否,實是無關宏旨:物必先腐而後蟲生,此之謂也。就算拚空中巴士,波音同樣尷尬:打壓對方非長久之計也。 換言之事情絕非靠敵視中國能化解:如今比中國生產成本更低之國家,比比皆是,美國能一一打壓乎?只會焦頭爛額耳。 另一方面倘英語系當真欲重建製造業,成本為困難:除非先讓自己整個國家破產,否則痴人說夢也。英語系自己肯付出代價乎?何況還要時間:重建需時也。 具體說中國製造真實一面是只以低價取勝:可是所向披靡之背後對中國廠家說,沒肉可吃,僅啃骨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反中國與產業矛盾

圖片
到底哪些國家之製造業最受中國所威脅?要看哪個階段:於中國致力出口加工時,反而落後之邦才受威脅。像東南亞,於早些年就是受不住中國之競爭——現在則是東南亞諸國接收中國之出口加工,而中國,則開展產業升級也。 至於日、韓則是早年貪中國成本低,積極投資中國,對中國尚不太壞。現在?設廠成本效益不再,而於中國市場,日、韓又競爭力不足——日、韓與中國,沒交集也。 另一方面中國致力產業升級,發展新質生產力——低端貨則多由東南亞生產也。中國與東南亞尚有些互補關係:東南亞賣低價品到中國,而中國,則提供高精尖也。反之日、韓本來同樣生產高精尖——與中國,必然矛盾激烈也。 簡單說是日、韓最受中國競爭所影響:產業性質雷同也。尤其是日、韓貨在品牌上不見得具號召力——流於低端也。而中國倘走品牌路線,最缺者是歲月沉澱——累積下來之形象也。歐洲貨倒還好些:法、德、意於品牌上所具備之競爭力,中國望塵莫及也。舉例造車,中國廠家無論如何進步,能超越平治、法拉利乎?難矣哉! 英語系之情況是其產業早就荒廢多時:且成本太貴,不可能重建也。她們嫌中國產能過剩之類實非出於貿易理由,純粹單純反中國——為反而反也。 至於一眾落後之邦,以她們之實情,只能從簡單工業起步:與中國,同樣互補也。 嚴格說來不但日、韓,當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,可能亦殃及俄羅斯:比如,俄車整體與中國車相比,能有多大優勢?而中國造船、造飛機,俄羅斯又如何競爭?品牌力遠有不及也。進而俄羅斯上太空,可中國同樣能:搞科技,兩國不大分野也。 需知倘論出口市場,俄貨能賣到哪?大概落後之邦也。另一方面俄貨亦缺少品牌力——難以賣出高價也。當中國產品同樣攻進落後之邦,與俄貨競爭時,彼此不免尷尬:特別是以俄羅斯現今之狀況,多關注落後之邦,不可免也。 目前當然未見此等問題:只是共同抗美背後,中、俄之間所潛在之矛盾,備受忽略也。故一旦浮現時,誠防不勝防也。 簡單說是日、韓最受中國產業升級所影響:日、韓本來同樣生產高精尖,與中國,必然矛盾激烈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Tik Tok反抗誠徒然

圖片
對於Tik Tok面臨被禁之事,Tik Tok 似有硬拚之意思:誓死留在美國也。即在最近Tik Tok 總裁周受資已公開表明:「公司哪裡都不會去」,並且否認公司被準備出售也。 那如何反抗?尋求法律行動也:Tik Tok之法律團隊欲藉美國憲法章節作擋箭牌,以證明美國禁Tik Tok之法案違憲也。而如何違憲?說美國扼殺言論自由也。 先不管法律行動有效與否,倘Tik Tok欲垂死掙扎,為哪樁?還想深耕美國乎?倘看回Tik Tok之業務,美國市場之佔比,究其實微乎其微也。為小小利益大動作,何必哉?要知道美國朝野同樣可用法律理由辯護:既為立法一方,任他們解釋也。 如此一來糾纏下去,鬧劇收場,當可期也:對Tik Tok,恐弄巧反拙也。 按其實倘欲在眾目睽睽之下行事,總會有方便理由:比如打仗,當事雙方通常都是標榜自己正義,而對方邪惡也。哪怕是納粹,即謂是德國於一戰時受辱,而作出反抗也;而日本打亞洲,則說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,幫助亞洲人自立也。美國打阿富汗、打伊拉克是謂旨在反恐——方便理由也。至於俄、以,情況亦雷同也。 而即使是立法之類,很多法案究其實是不必要而且無效,就是朝野認定需要:美國說要阻止賣晶片到中國,有用乎?只以國家安全作擋箭牌,即不顧後果也。川建國打貿易戰亦是缺乏效果,那為何打?說要保護美國,免於產業真空也。 至於Tik Tok之情形,則擺明是美國人普遍反感Tik Tok所導致:哪怕是Tik Tok用家,一旦發現不合口味,自然就抵制Tik Tok也。而且Tik Tok之內容普遍都是低級趣味:看得多,感到噁心也。 總言之對Tik Tok,主動退出美國市場方為上策:反抗下去,徒然也。 竊以為從Tik Tok之例子連同華為,當反映美國市場,已容不下中國企業:最主要是美國市場素來競爭激烈,何況又高度飽和也。即以車市而言,日、韓能立足美國全因兩國皆為美國附庸,然中國?美國之眼中釘也:中國欲親美,自討沒趣也。 以至連普通留學、工作之類,中國亦必被美國所針對——美國嫌棄中國也。 倘看回Tik Tok之業務,美國市場之佔比,究其實微乎其微:Tik Tok為小小利益大動作,何必哉?恐弄巧反拙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