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23的文章

台灣貨徬徨之因由

近來大陸對台灣進行一系列反傾銷調查:原來事緣自兩岸貿易協定(ECFA)簽訂以來,台灣禁止進口多達2400幾項大陸商品。大陸乃因此對塑膠原料徵收反傾銷稅,並以檢疫為由禁止台灣芒果進口。應當注意者是此乃開端:往後更多動作也。 於台灣已有聲音認為這是變相取消ECFA:依照世貿規則,大陸是有權反制也。而一旦反制不斷,台灣貨在大陸乃實質沒優惠:且在大陸眼中,台灣自作孽也。 亦有說法指大陸是衝著來屆台灣大選行動:依大陸之調查程序,最遲可於台灣大選前一日宣告完成。尤其在倘一旦是賴清德當選,正好是大陸之「厚禮」也。 到底大陸是否作出最壞打算?哪怕是,該非賴上台與否之問題:誰上台,一樣也。 應當指出究其實於大陸,是有相當聲音支持賴清德上台——當然不是支持綠營,而是藉綠營繼續執政,加大力度仇台也。倘是藍營因笑裡藏刀,大陸或被迫繼續向台灣讓利:然於兩岸關係狀況方面,不見得有分別也。柯文哲情形亦同樣:一個墨綠卻突然高舉兩岸一家親,究竟為哪樁?教人摸不著頭腦也。 按台灣本是一極親美之社會:每一政黨皆如是也。而觀乎歷屆大選,台灣亦從未選出一親大陸之政府:大陸要影響台灣,挾太山以超北海也。然從另一角度看,如此一來,倘大陸祭以重拳狠心毆打台灣,毋須諸多顧忌也。 這正好是大陸刻下態度:事實上賴哪怕落敗,大可藉在野黨主席身分興波作浪。而一般情況下,缺少執政包袱,要多任性毋須顧忌,對台灣政局,更具影響力也。 從辯證法角度看,壞事亦可當好事也——對大陸,大可順水推舟也。 現在對台灣各界,比較關注者是未來哪些產業最先被針對:較可能者為石化、紡織兩大項,蓋此兩行業台灣本就競爭力缺缺。倘再被大陸修理一番,雪上加霜也。這情況於台灣漁農業已可見:台灣之菠蘿、石斑、番石榴之類大陸一拒買,頓時滯銷,且難開拓更廣市場,剉咧等也。 然話說回來,問題本質還是台貨之競爭力有限:台灣之文化不脫廟埕氣,不值價也。

侯友宜墊底之背景

儘管距離台灣大選尚有一段時間,幾可肯定不會有侯友宜一份:按自國民黨拍板以侯友宜掛帥以來,三個月間,侯之支持率一直是最低;反之柯文哲於一些民調中,竟排第一也。 侯之所以如此原因相當複雜:比如侯本身就沒參選之意願,只是受制於黨也;參選時甚為倉卒——全黨臨渴才掘井也。且侯又拿不出政綱——既無心參選,能有什麼政綱哉?尚有是侯本身為地方之市長:於自己所屬之市深受當地愛戴,不代表什麼,蓋因市以外之支持度,可以是另一回事也。 甚至可以斷言,侯友宜最終得票率或會是近乎零——投不下侯一票也。 亦可換句話說,最終將是柯文哲、賴清德之爭:柯不是沒機會,最主要是從種種跡象看,柯參選是有備而來,且處心積慮也。且為此柯甚至早早訪美:美國之反應明顯是不反對柯也。柯之政綱或有很多爭議之處,至少是有論述:台灣選民想必不值民進黨久矣,且侯非好選擇也。 按賴之最大缺點是立場流於激進:美國官方甚至提出「疑賴論」,意味賴不可靠也。又或者,美國會散播些不利賴之新聞:除非賴肯作出大妥協也。 按其實拿歷屆台灣大選比較,是屆不同之處不在兩岸緊張關係,而是台灣社會生態有異:像藍營,今天能像以前般有一戰之能量?猶想到陳水扁連任時連戰曾一度與扁打成均勢,侯友宜能乎?馬英九剛上台時台灣各界均對馬寄以厚望,侯能給什麼希望來?另藍營基本盤對諸扁、馬年代,又如何?於今,潰不成軍也。 竊以為這是必然之結局:按一向以來藍營與國民黨之基本盤,外省人為主也。這些人都是於兩蔣時代來到台灣:只是待小有所成,即舉家移居美、加也。歷經幾代,藍營人尚留在台灣者,多一把年紀也:他們之後代已不在台灣也。像馬英九有兩女,皆美國籍也;而兩蔣後人,亦是多定居北美也。 綠營那些則是土包子為主:世世代代居於台灣也。哪怕台灣有事,未必一走了之:面對大陸,大可變臉跟紅頂白也。像柯文哲正是:墨綠一名卻突然提倡兩岸一家親,到底為哪樁?台獨者,鬼扯而已。 大抵藍營以其立場,註定不會是統派:事實上藍營反大陸與綠營比,不遑多讓也。

基建狂魔外交轉型

圖片
按中國常被說是基建狂魔,然問題是在於倘中國欲輸出基建技術,出口到哪?當然是有需要基建之國家也。 一般而言最需要基建者都是些落後之邦,比如中亞、非洲、拉美——這些國家基礎建設,都是一團空白也。反之先進之邦整體,缺乏對基建之需求:像日本,很難想像需要興建什麼。特別是自1990年泡沫經濟爆破後,日本即大搞基建以提振經濟,甚至於偏遠山區大建橋樑、公路、鐵路這些。結果如何?純粹浪費資源也。 另科研亦同樣:中國之科研成果該賣到哪?當然落後之邦,蓋一張白紙也。倘於先進之邦徒然惡性競爭——先進之邦沒科技乎?華為、Tik Tok之遭遇,正是如此情形也。 究其實這牽涉到一點:舉凡貿易皆取決於需求。就如從中國能買些什麼?倘無,自無須與中國貿易也。日、韓之產業大抵與中國科研相矛盾:日、韓不需中國之科技也。尤其當中國科研有成時,尚光顧日、韓乎?始終日、韓其他東西皆流於滑稽突兀,中國興趣缺缺也。 英語系整體上反中最狠:拚死抵制中國貨也。而英語系又對中國投資諸多設限,中國如何買她們之東西?何況這些究其實,並非非買不可也:像小麥、牛肉、玉米之類,來源國家眾多也。 說貿易理應是互惠互利:對方不需要時,貿易沒意思也。 對中國,當落實經濟轉型時,實不免要把重點放在落後之邦,而疏遠日、韓、英語系:究其實這是大工程,尤其過去經驗開始不管用也。比如以前需學英語、日語、韓語,惟將來尚有用乎?非洲講法語,中國要學也;拉美講西班牙語,中國要學也;又或阿拉伯語之類,中國亦要學也。 又如一些世界風土人情之介紹,理應多著墨於落後之邦:日、韓與英語系之東西,少播為妙也。甚至出境旅遊亦須多提供落後之邦者——引導國人也。 過去中國之人脈都是日、韓與英語系:未來人脈網絡得要統統換掉,且需時也。 觀乎目前中國與一眾落後之邦之往來,總體集中於官方:民間交往不多也。而如何促進民間多些往來,當局不得不努力也:於經濟轉型過程中,至關要緊也。 按中國常被說是基建狂魔,然問題是在於倘中國欲輸出基建技術,出口到哪?當然是落後之邦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房市作支柱之風險

圖片
於中國房市長處升軌之時間,好些人即形容房市為中國經濟之支柱——倘換個角度說,其背後含義是中國房市,萬萬不能崩盤也。 是否當真姑且不論,此中一個盲點在於,房市倘作為經濟之支柱,可靠乎? 綜觀世界各國房市,究其實亦經歷過中國那種升軌:像日本,泡沫經濟爆破前,房市一度使日本,能買下整個美國也。然爆破後如何?美夢破滅也:尚能向美國叫板乎?美國在金融海嘯發生時,其中之一亦是房市崩潰:還使銀行業一片哀怨也。 按靠房市維持經濟缺點之一,是房市本身就不可靠:正常而言,有升就有跌也。或說生動些,花無百日紅也:哪能寄望價格永遠只升不跌?買方負擔能力,總有其局限也。房市、股市本是同一原理:人類有史以來股市長升不衰者,未曾見也。 另一方面房市本是內需性質:正常要有內需,房市才有動力。外國人買房亦可,然其目的在哪?倘為炒賣,通常是看在此國之房市有前景:住就一般情況下,不會也。加拿大為例子:很多買房之外國人,不一定長居加國,蓋說到事業、打拚,加拿大者,比不上很多國家也。 那內需之推動力在哪?一般須靠產業:必得生產出些東西,才能賺取收入也。像美國與英語系般專靠金融度日,其經濟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——終不可持續也。 換言之藉房產支撐經濟與就業,白日夢也:不務正業,其能久乎? 而倘推而論之,甚至不該有什麼刺激內需之政策:內需本來就有,無謂亂添鹽加醋也。何況消費論本質,是很易辦之事:當人一有錢,即會也。困難者是生產:搞產業要大有所成,艱難非常也。只要拿華為作例即明瞭:每年大量投入於科研上,少點魄力、勇氣,不可也。 刺激房市則更無謂:嚴格說來中國房市,主要在於次級縣市房盤,無人問津也。反而一線城市,甚至還有升價個案——經濟發達,多人流入也。目前之情形頂多是回復常態:誠不得不渡過也。哪怕當局出手亦救不到:既然房價累積到大多數人吃不消,撒手讓房價下調也。待跌至一個程度,才能否極泰來也。 總之就是評估中國房市,難以一概而論也。 嚴格說來中國房市,主要在於次級縣市房盤無人問津:一線城市甚至還有升價個案,經濟發達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治經濟與外間雜音

圖片
對於中國經濟現況,竊以為最使人憂慮者不是衰退,而是經濟政策能否連貫,堅定不移般落實:倘為短期犧牲長期,不值得也。 這是不難理解:比如前年一系列整治政策中其中之一,為打擊補習班,而最受影響者當為補教企業。他們當然憤恨:趁經濟不景氣向當局發難,不奇怪也。要知道中國好些補教企業經已是很大規模:舉例新東方,甚至堪比騰訊、阿里巴巴者也。 又如限制小孩沉迷電玩,騰訊會高興乎?總會找機會說三道四也。 然對當局,退讓亦不是好選擇:比如小孩如何?倘其成長有所偏差,對國家是好事乎?尤其是對積極科研立國之中國,人才培育不良,禍患無窮也。何況中國經濟早就升上一個台階,生產成本非早些年可比:產業升級,不可免也。既如此,當局及早籌謀佈局因應,並創造有利條件,有何錯哉?沒回頭路可走也。 按中國正效法者為歐洲——法、德、意也,致力打造專精企業——高階製造業也。此中日、韓與英語系一套,必然不受待見——舉例金融炒作,國家眼中釘也。如此一來那些專與日、韓、英語系做生意者,能不反對乎?只是倘反撲,破壞當局之大計也。 另外中國當要治理房市,炒房者或房地產商會如何看?趁房市下行大肆炒作,渲染房市不景如何危害中國,為指定動作也。倘當局聽從他們,危險也:一旦炒風重燃,泡沫再現,尚能共同富裕乎? 概言之就是過去一些既得利益者,於經濟轉型期,藉機興波作浪:揆諸世界各國,都總是如此也。好些國家正是不能克服這些阻力,最終無以為繼,淪為失敗國家:菲律賓是為例也。現在美國亦有此等傾向:川建國擁有大量支持者,非無因也。 目前中國所謂經濟不景較多是商業週期之問題:從短期角度看也。尤其是經歷幾十年、長時期之升軌,一旦回調,有何奇也?而倘重拾經濟動力,最便捷最簡單最立竿見影者,學美國般量化寬鬆——製造泡沫為禍蒼生,亦是顯而易見也。值得中國借鏡乎?糖衣毒藥也。 到底中國能否排除外間這些胡言亂語,誠至關要緊也:需堅持正確方向也。 中國所謂經濟問題是過去一些既得利益者,於經濟轉型期,藉機興波作浪:倘當局聽從他們,危險也。(Kuka官方圖片)

從日本說鄰國矛盾

從日本倒核廢料入大海,當見鄰國間之矛盾:按亞太不少國家,多少擔心日本之核廢料或會波及她們。日本置之不顧是一回事,亞太各國防範日本,則為另一回事也。 中國限制日本食品進口,即為一例:倘日本抗議,無稽也,蓋誠日本自找也。 說起來舉凡任何國家,通常都與鄰國磨擦多多:拿歐洲作例子,英國與法國,即久不久發生衝突;而法、德之間,又不見得如何和睦。彼此相鄰為主因:為毗鄰一塊土地而爭執,有何奇也?主權之問題,通常難以退讓也。一個歐盟又如何?成員國間矛盾多多,篤定也:要阻止擦槍走火,談何容易哉?英國脫歐,是為例也。 又如印度、巴基斯坦:彼此火藥味濃,追本溯源,相鄰相連也。 按亞太地區之爭端以日、韓最明顯:韓國不妥協,而日本同樣。何也?爭地為其一:比如有獨島者,韓國之稱呼也(日本則曰竹島)。 倘撇除爭地之事,以日本核廢料一事而言,可能一個國家隨便一些政策,對鄰國構成干擾也。像美國,川建國指責墨西哥引來大量非法移民,美、墨即水火不容也。 另一方面倘要避免爭端,說就容易:尤其是一旦涉及到主權方面,要擺平爭端求解決之道,緣木求魚也。舉例日本能放棄竹島乎?韓國能放棄獨島乎?爭地之事,必棘手也。又如英國脫歐,擺明是出於英國,與歐洲大陸國家之矛盾:看不出有何化解之道也。 中國限制日本食品亦為一例:本來只是姿態多於實際(中國購自日本之農產品,從來都是寥寥),就是壞掉日本大夢(欲銷往中國市場也)。然中國擔憂核廢料影響到自己,亦是可以理解:沒理由僅為區區一個日本,而犧牲中國百姓也。 RCEP又如何?日本就是不服中、韓;而中、韓亦不可能讓步,蓋出於原則、底線也。又如中國與菲律賓、越南,於南海爭端上,能如何妥協哉?事涉主權原則,甚棘手也。 正常說國防者,通常是為防範鄰近國家:說中、日、韓國防是為針對彼此對方,倒尚能理解也;像美國那種又防這國,又防那國,且皆離美國極遙遠,擺明是畸形心態——亦很不幸,世界之亂源也。

說日本農業之尷尬

對於日本把核廢料倒入大海,中國刻下之回應是限制日本食品進口——具體措施是,包括福島等十個縣(日本之縣即是中國之省,美國之州),其食品中國禁進口也。而日本其他縣府之食品,則強制核輻射檢測:據報導說,進口清關因此大延宕也。 日本政府對中國此舉動顯然甚為不悅,向中國提出強烈關切——言下之意,抗議也。 這有什麼問題?沒甚好抗議也!事實上中國進口之日本食品,一向是不多:就筆者所看見,光是深圳,超級市場哪怕最高級者,日本之漁農產品,不多見有賣也。價格高昂為主因:按日本之漁農產品於國際市場,一貫貴於其他國家,且是三、四倍也。試問誰願買帳?對國人,傷不起也。 按一國家倘要在農業上具優勢,一個大前提是土地要夠廣:就如美、加、澳,或者俄羅斯、阿根廷之類,農田一望無際,能使用小型飛機噴灑肥料也。蓋只有如此,農作物之供應才能大增,繼而壓抑價格也:從世界各地經驗看,皆如是也。 於去年起烏克蘭危機中一個頭痛問題,正是糧食供應:原來是烏克蘭亦是大平原一塊,有利大規模耕作也。糧食未至於短缺:只怕各方或藉此機會從中作梗也。 日本正正就是不具農業優勢:一點不難理解,就是日本自古以來都是地狹人稠。既如此,糧食供應又如何去保證?挾太山以超北海也。觀乎日本之歷史,其古代一直是內戰狀態:地方割據,殺伐連年,致普通人,連果腹亦成問題也。直到今天依舊如故:日本農產品之所以比別國貴三、四倍,地少難大規模耕作,為主因也。 舉凡小國都是如此處境:同樣例子有南韓,因地狹,農產品一直缺競爭力也。又如東南亞一些國家:像印尼,種稻米須在山坡開闢梯田,且因如此,難用機械耕作也。 說回日本核廢料一事,很明顯中國是次之舉動,姿態多於實際:正常對日本,影響有限也。日本之反應似流於過敏:大概是日本,有強推日本漁農產品到中國之意欲也。倘中國一禁日本即大吵大嚷,過度反應,誠無稽也:中國不當冤大頭也。 而當進一步說,倘日本當局害怕日本之漁農業深受沉重打擊,是日本自找:倒核廢料入大海污染自己之家園,橫看豎看,自殺也。有云「不作死,不會死」——日本為好註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