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24的文章

俄、朝對美更大布局

當普京與北韓簽訂合作協議以後,英語系彷彿大發神經般:大概是怕俄、朝有大動作也。其中英語系還扯上中國,謂中國對俄、朝合作感到不安云云:其謬無比也。 竊以為不論俄羅斯與北韓合作如何,對中國,不可能是大困擾:其一是論實力,北韓不是中國對手;其二是中俄之間之合作關係,主要旨在抗美,捨此沒其他也。只要一日美國態度不改,中、俄合作總會有其需要——只是雙方僅到此也。然哪怕中、俄果真鬧翻,俄羅斯對付中國時,大概不需北韓協助:自己獨力即夠打也。 究其實中國與北韓之關係是遠比外間所認為般複雜:不能說是友好,卻未算敵對也。就如中國官方歷來訪問北韓,皆是順風順水並無波濤:對比之下中美能如何溝通哉?與英、加以至日、韓,磨擦遠超想像也:總會聞到火藥味也。 即以南韓而言,中國擺明不可能把之放在眼內:南韓誓死親美也。 按俄羅斯之情況是牽涉更全面之眼光:俄羅斯主要旨在拉攏更多盟邦,並把矛頭指向英語系也。這些潛在盟邦大抵還是次要國家,包括中東、非洲、拉丁美洲之類:其中以拉丁美洲最要命,蓋因為美國後院也。與北韓走近又如何?莫一葉障目也。 對俄羅斯而言,是盟友越多越好:並非靠北韓、伊朗個別國家即夠也。這是涉及更大佈局:倘只論經貿,落後之邦之貨品與俄羅斯之能源作交換,尚算互惠互利也。 這與中國異曲同工:按中國同樣是與英語系不咬弦,故其外交重點亦是放在次要國家。只是不同者是除非洲、拉美,尚包括歐洲:就算是烏克蘭,外間鮮有注意到中國與烏克蘭之間,是有其微妙關係在。烏克蘭總統迄今有罵中國半句乎?無也。 當然在非洲、拉美之部分,中、俄則是競爭關係:鬥拉攏這些國家也。 按一向以來朝鮮半島之局勢大致是:美、日、韓為一邊,俄、朝、中則是另一邊也。美國在日、韓之佈局或說劍指北韓,然實際是波及中、俄也。只是美國又未至於欲開戰:倘美國攻打北韓,不可避免會刺激中、俄聯手,後果殊難逆料也。 北韓究其實是清楚美國之心態:每次面對美國,總有底氣叫板也。

論美國選民關注點

以色列之事情對刻下之美國,彷彿大包袱般:適逢美國大選年,好些評論認為對尋求連任之拜登相當不利。真是很大影響乎?看似順理成章,實際則不然也。 首先要知者是是次以巴衝突哪怕有多慘烈,對美國說,終究是外交事:正常說一般選民是不會看重外交表現,而在內政,比如經濟政策或其他生活方面也。而綜觀舉世經驗,選民心理大致如是——不涉及自己者,一般不理會也。 茲舉一例:越戰時代美國經常發生反戰示威,而示威激烈原因是在於,涉及美國人自己——不想服兵役白白枉死也。現在不論烏克蘭還是以色列,對美國普通人,因美國沒派兵,並無服兵役之問題:走去為巴勒斯坦而抗議,很難激起熱情也。 對廣大美國人,阿拉伯人普遍都是恐怖分子:關心阿拉伯人為哪樁?無謂也! 竊以為真正左右拜登選情之關鍵是通貨膨脹:這確是攸關美國人自身,蓋正常說,生活困難更切身也。美國很多調查都是如此反映:選民關注如何治物價也。當然如何解決、治理,則是另一回事:用外交來轉移視線,註定走不通也。 即在前年,美國之通貨膨脹率還差不多雙位數:經過多次加息,總算穩定下來,可是還是未夠低也。只是倘再加息不是沒用,然那些從事金融投資之一群,又會作何看?借錢越來越不易,妨礙他們也。 按於美國專門從事金融投機者多為猶太人:他們哪怕不關注自己祖家以色列,總必關心有否炒股、炒房之空間也。 換言之這是拜登之兩難:選民不信任拜登是一回事,猶太人減少贊助拜登競選連任,則是另一回事也。 準確說來拜登只算是舊有利益之代表:其支持根本是沒結構可言,僅四方各派之集合——只求拉下川建國也。一旦上台多時,所謂之支持勢必被磨蝕泰半:變成四不像也。要連任並非不可能,只是較為被動:端視川建國策略上,會否犯下錯誤也。 倘觀察川建國近一年來之言行,似不見得在政見上,有什麼吸引力:都是川氏在任時之一套,沒新意可言也。川氏主要勝在保守派肯買帳:鐵票能化作神奇乎?依然變數很多也。

說大陸仇台細節化

大陸針對賴清德之反制接踵而來,最新者則比較軟性:原來是大陸頒布懲治台獨分子之細節,最重罰則為死刑。而且還可缺席審判:等同隨時可抓台獨派也。 按其實此回因是頒布如何執行對台制裁,不算是加碼反制也。此中關鍵在於哪怕大陸制裁台灣措施一大堆、排山倒海,有效執行才是關鍵:比如如何懲罰台獨分子?倘禁止台獨分子有生意往來,台獨分子本就無也。可是要抓人亦需有法律依據:方便行事時名正言順也。而且執行細節一出,一經落實,才有震懾效果也。 應當指出暫時大陸,依舊是針對那批被大陸制裁之台灣人:共十五名,卻不包括賴清德也。只是即使如此,對賴清德,不代表可高枕無憂:賴在行事上必難獲多大空間,蓋大陸不可能相信賴,才是重點也。而美國信任賴乎?嫌不及蔡英文聽話也。 且說就說是針對台獨派,問題在於事實上大陸需針對之對象,必不止目前十五人:民進黨本身是台獨黨也。黨裡餘者即使目前未被制裁,日後如何?很難說也。何況此十五人中,已開始有非綠營也:藍營能隔岸觀火乎?當心燒到自己也。 換言之現在是大陸落實反制措施之里程碑:大陸是認真看待,駟馬難追也。 竊以為現在之情形就是殃及全個台灣:哪怕是藍營,大陸亦難信任他們,認為一如綠營也。試想藍營過去在兩岸關係上,真有付出貢獻乎?只貪圖賺大陸錢耳。且此等貿易只算是單向:比如大陸賣貨到台灣,不容許也,大陸哪有得益哉? 另尚有柯文哲,說是白營,正因如此才糟糕:對大陸,有很大不確定性也。尤其柯文哲曰「兩岸一家親」時,到底為哪樁?說獨派不像獨,說統派又不像統,柯文哲者,彷彿四不像也。 總之是大陸要一網打盡:兩岸統一最大障礙,台灣人也。矛頭說是指向台獨分子,可立場、政見上,要分辦出是否台獨,大不易也:台灣各界,大可玩文字遊戲也。 按親美本來就是台灣各界普遍性格:無分顏色、派別也。而綠營一大標榜為親日、崇拜日本:藍營所嫌棄也。大陸從中如何滲透台灣?乃只有高壓一途也。

俄、朝合作不足為慮

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外訪問北韓:其中外間之焦點是俄、朝之間簽訂一協議,內容大致是雙方倘其中之一遭受入侵,另一方派兵馳援也。美國說對此協議深表憂慮,而普京則指各國只要沒揮軍打俄、朝之意圖,不會有影響也。 倘美國當真憂慮,那根本是自找:誰叫美國誓死反俄?俄羅斯自然就沒客氣之理由:反美時毫無底線也。特別是俄羅斯從美國,能再獲得什麼來也? 另邊廂美國果敢與俄、朝開戰乎?當心滿盤皆落索也:按戰略本為骨牌:倘其中一副倒下來,必連鎖反應也。主不可怒而興師之道理對美國,不該不知道也。 究其實哪怕俄羅斯與北韓關係有多密切,不會影響到些什麼:對俄羅斯,本就不止與北韓一國關係穩固,尚有很多國家也。比如印度,於這兩年來拚命買俄油,然後轉售圖利也;尚有中東,甚至屢與俄國合謀操控石油供應;而非洲、拉美等國,亦是俄羅斯經常拉攏之目標也。尤其這些國家與美國一向不咬弦:對俄國,機會也。 對此這正是普京面向歐、美時之底氣:一來歐美一貫不信任俄羅斯——已是烏克蘭危機前之事也,二來以彼此之經濟結構,比較難尋合作也。尤其是對比之下,落後之邦論成本是優勢盡佔:從歐美進口些貴價貨品對俄羅斯,沒意思也。 倘單靠聯繫北韓、伊朗等個別國家,是不會有用:要一眾落後之邦加起來,才告有些力量也。而且戰爭實際是講資源消耗:武器再先進又如何?俄羅斯需要者並非武器——俄羅斯自己生產,有能力也,而是錢糧——打仗論本質,日費千金也。 美國能打壓一眾落後之邦乎?即以印度而言,美印關係不好,必然破壞反中國之大計:印度死命反中國也。再看現在以巴衝突:阿拉伯國家反美之神經,已屢被挑起也。就以沙特為例,近年來與中、俄之往來,還比美國頻繁也。 按對美國,更大麻煩是經濟上:美國需要落後之邦之低成本,以減輕生活壓力也。與先進之邦之關係對美國事實上,沒意思也:純當她們冤大頭耳。美國今因以巴衝突弄得焦慮不安,其背景正在此也。

半導體與戰略失當

圖片
話說於歐洲之荷蘭有家大廠曰ASML,以生產半導體生產設備聞名,一向對中美科技戰不以為然:其中其總裁即曾明言曰,倘欲壓制中國之半導體產業,正確之道,該是多出口半導體到中國,多多供應,而禁運則是適得其反也。 按此大廠總裁之說法不失為睿見:倘越賣得多,中國自然就缺乏自家生產之意欲;反之則刺激中國另起爐灶也。美國越施壓越是鞏固中國之信念——對中國,科研立國者,一貫為中國基本國策也。為中國作嫁衣裳乎?橫看豎看,確如是也。 拿俄羅斯作對照:美國制裁俄羅斯究其實是沒效,蓋俄羅斯為大國也。倘是伊朗,伊朗除有石油根本一無是處,美國制裁伊朗易於反掌;可是俄羅斯不止有石油,尚有科研基礎:比如上太空、造核武者難道不是科技?況且哪怕某些領域不好,俄羅斯大可借美國之制裁不承認美國之專利:就算抄美國,美國亦無從申訴也。 中國之情形則是:倘弄到中國抄襲美國美國申訴沒門時,美國豈非吃大虧哉? 說到底就是斷人供應決不能讓對手屈服:否則伊朗大可藉石油出口,迫美國讓步也。然事實如何?誰叫伊朗是賣家?舉凡當賣家者,待人總得要客客氣氣也。反之美國,其地位顯然是出自二戰後,成為世界大買家:各國搶打入美國市場也。 在此突然聯想到美國之最大問題,那就是涉及戰略上:美國一面反中國,卻另一面,不肯對中國多加研究也。美國甚至排斥一切對中國之研究:嫌之牛鬼蛇神也。這與美蘇冷戰時代不但不同,還是相反:於當年,美國甚至連俄羅斯之文化亦鑽研一番。有用乎?大抵是理解對方之思維:有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,此之謂也。 現在美國尤其是保守派,甚至認為用筷子吃飯是怪物所為:如此一來,能知中國什麼來也?繼而連軍事戰略亦如是:哪知中國如何佈局?誤判誠必然也。 如此一來哪怕中美開戰,中國亦無有怕:不是軍力之問題,而是一個狂妄愚昧之對手只會亂出招,中國還需顧慮乎?況且美國錯誤判斷亦徒讓自己戰略被打亂——自毀長城也。屆時中國僅兩、三招,即輕易搞定美國也。 美國越施壓越是鞏固中國之信念——為中國作嫁衣裳乎?橫看豎看,確如是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論印度外交之格局

圖片
綜觀一眾落後之邦,並非每一都對中國友好:以印度說,自莫迪任總理以來,一直都是反中國也。這並非莫迪之問題:利益上中、印之間,本就難有交集也。 首先就是邊境糾紛:說是高山地區,畢竟彼此相鄰,總是有刺在也。 其次從貿易上,中國從印度能獲得什麼來也?哪怕有,皆非不可或缺:以印度之經濟結構,服務業優先,而從中中國,根本就沒必要與印度往來也。服務此家東西正常是中國自身,提供服務予自己:舉例銀行,中國有需要光顧印度之銀行乎?倘是快遞,直接找順豐即可——中國最大快運也。至於印度菜,中國更沒興趣吃也。 印度之情形是企圖接收中國之出口加工:原則上與中國算是互補,偏偏莫迪之目標是,要把印度打造成一製造業大國,挑戰中國之地位也。能否達到尚是其次:與中國多多矛盾,不可免也。尤其在很多領域,印度只會是中國之對手,不互補也。 至於其他方面合作擺在中、印之間,亦無實現之需要——自然沒意欲也。 很多分析說印度是一貫奉行不結盟外交,事實上僅只限美、俄之間:就如在烏克蘭危機中印度大購俄油並轉售圖利,美國能追究印度乎?一旦如此,美國反中大計必受挫也。美、俄對印度說,遠在天邊,而大家,亦缺乏鬧翻之因由也。 而中印關係之情況則是彼此難有互利,且矛盾難調和:論本質,無解也。 連同中國與英、美、加者之關係一併思量,當見中印關係之差乃英語系之影響:要知道印度本身深受英語系之薰陶,不但使印度發展多年難獲寸進,亦令印度與中國,永遠不咬弦也。在印度人之經驗中只有英國,蓋英國殖民地所影響也;可對中國,英國經驗,沒意思也。中國比較愛師法法、德、意之類,蓋適合中國也。 類似情形亦發生於美、英、加:無獨有偶,她們皆嫌棄中國也。反之印度人,美、英、加倒尚願大開中門招攬之:尤其見印度人多懂英語,多少有點親切感也。 推而論之美國對印度之態度實是順理成章:在反中面前,顧不得其他也。而對印度,哪怕與中國鬧僵到永遠,沒所謂也。 很多分析說印度是一貫奉行不結盟外交,事實上僅只限美、俄之間:對印度,哪怕與中國鬧僵到永遠,沒所謂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印度壞在缺好借鏡

圖片
印度最近舉行大選,總理成功獲得第三任期——只是其得票率為上任以來最低也。 而根據報導,這位曰莫迪之印度總理,已於第三個任期前揚言,把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——目標要挑戰中國也。且具體政策在於,專拉攏原於中國從事出口加工之企業也。且尚不止此,其重點甚至還放在半導體方面——有好高騖遠之意也。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,印度之製造業佔全球之比率僅約3%,而中國則24%也。而按印度官方目標,欲於2030年,於全球製造業佔比達5%,2047年則10%也。 看似宏大,當真能乎? 倘評論印度經濟,所最為人詬病者是印度以服務業優先:通常是美國與英語系,專把辦公室後勤性質部門判予印度也。這是旨在貪印度人懂英語者不少——印度為前英國殖民地也。至於製造業當然不能說不成氣候:發展不成系統,太零碎也。而稍像話者大概是紡織、服裝——就筆者所見印度人比較積極搞,蓋從事門檻夠低也。 當然不少先進之邦之經濟是靠紡織起家:隨著時間流逝,一般已非經濟上重點也。 很多人說印度之問題一大堆,多少妨礙其製造業生根:比如文盲比率高、基建不完備、法規繁瑣、政策混亂,諸如此類。這些究其實是技術問題,原則上不難處理:竊以為印度之困難追本溯源,是印度英語系色彩濃厚,屬文化問題也。 按英語系性格是一向鄙夷製造業:嫌賺錢不夠快且辛苦非常也。反而金融投機之類是錢滾錢:對英語系,更熱衷也。印度既深受英語系所影響,比如,多少信奉英國模式:英國做什麼,印度即照跟也。可是到底值得與否,印度反無從分辨也。 中國本身就是受英語系所排擠:起碼不會學英國,且英國之一套套諸中國,徒然水土不服也。亦因此中國在製造業小有所成之時,即再進一步,發展新質生產力也。 總之對印度這是個悲劇:印度自以為因英語系背景,可輕鬆成先進之邦。惜正因英語系出身,反告適得其反:這非莫迪所能扭轉,蓋莫迪亦不能免俗也。 按莫迪在任時一大主張為強調印度傳統:可是傳統能幫忙乎?誠緣木求魚也。 印度之困難追本溯源,是印度英語系色彩濃厚:對比之下中國就是受英語系所排擠,且英國之一套套諸中國,徒然水土不服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靖國神社引火線

圖片
早前有一報導內容可謂搞笑且引發熱議,那就是中國有一網紅遠赴日本,到靖國神社塗鴉寫上「廁所」一詞。所為何事?據當事人曰,是反感日本,堅持把2011年核災時之核廢料倒入大海也。而早於去年,中國已禁止日本海產進口以作回應也。 按靖國神社過去亦不止一次遭中國遊客前來破壞:嚴重者還是縱火也。而一般這些人之動機,是出於靖國神社為供奉二戰時日本戰犯之地方——擺明反日反到底也。 究其實是很難指責哪人:對日本,大可限制中國訪客前來靖國神社,可是一般情形下,如何辨認來者是中是日,誠費煞思量也。而對中國,始終中日之間歷史恩怨相當複雜:尤其是,日本由始至終都瞧不起中國。就如有一說法:日本出口貨品輸美者一等一質量,歐洲次之,惟中國,則質量往往差一大截。歧視乎?確如是也。 亦因此日貨在國人心目中是大打折扣:於改革開放時日貨尚能在中國市場撈一把,可是日企不看重,甚至歧視中國消費者,最終步三星之後塵,不奇怪也。 按三星正是在Note 7爆炸事件裡對中國怠慢,結果敗走中國,至今未見家鄉也。 從歷史角度看中日之間不咬弦,根本就是必然:大體日本是貪圖中國低成本,才大舉投資於中國。就於那個年代中國說不上有消費市場——根本沒人關注也。日本當然不能免俗:可是到中國消費市場成型後,出於日貨性質,高不成低不就——中國市場之商機,擺明不屬於日本也。而至於出口加工,則出於成本高,日本撤離中國也。 於外交上日本一向是親美非常——這是基於日本,是靠美國市場發跡也。於中美交惡之大前提下,日本作何立場,不言而喻也:日本倘繼續親美,尚有市場可守也。 撇開二戰因素,利益缺乏交集,正是中日長期缺乏互信之背景也。 對此這註定是難解:最好辦法是中日間繼續冷戰下去,且還要日本撐不下才算數也。日本之問題是本身比中國早發展,導致日本面向中國,多少會較自負:至於中國如何進步,日本固然沒興趣知道也。 而中國則舉例,起用日本明星代言賣廣告可以乎?萬一其人被指日本右翼,慘矣! 對中國而言舉一例:起用日本明星代言賣廣告可以乎?萬一其人被指日本右翼,慘矣!(shutterstock圖片)

美國嫌棄台灣說

近幾年經常有一論調說,美國正積極在台海事情上添柴加火——以圖打擊中國也。當真乎?從美國種種言行看,不見得也。 比如美國在台灣有個美國在台協會,專為美國官方向台灣傳達信息:通常協會之說話是,美國不希望民進黨與綠營反大陸反太過,或內政上專斷獨行之類也。倘欲台海局勢升級,綠營反大陸美國不可能不樂見也——且理應慫恿綠營才是也。偏偏美國在台協會就未見作如是辦——某程度,美國對民進黨尚放心不夠也。 按其實對美國,台灣根本就不如台灣一些人所言般重要:否則美國何不駐軍台灣?美國於亞太地區,有駐軍於南韓,有駐紮於日本者,亦有駐守菲律賓也。日、韓、菲美國皆積極保護她們,偏台灣沒有:不能說是偏心,確實只是雞肋耳。 究其實以美國之利益說,本身是要顧及亞太之一盤棋:於棋局中倘有所謂島鏈,則日、菲皆有進可攻、退可守之效果。台灣則因於島鏈中靠太前,只能是擋箭牌也。 亦可換個角度思考:台海局勢升溫實際是予大陸便宜,而非美國也。這是因為舉凡行事總需方便理由:當美國過度挑釁時,中國反制,師出有名也。就假如美國有日拍板駐軍台灣,大陸動武乃名正言順也:錯在美國挑事在先,非大陸主動也。 亦有例子:當前年美國議員佩洛西偷偷訪問台灣,大陸祭出一系列動作時,又制裁又軍演,又停止中美對話,美國哪有什麼反制?誰都清楚,是美國始作俑也。 美國當然不樂見中國強勢崛起,只是動作太過是會適得其反:弄不好,亞太整盤佈局會被掀翻,且骨牌效應也。比如北韓會否藉機興波作浪?東南亞國家如越、菲又如何?再或澳、紐如何?需多多顧慮也。 從美國之需要看,日、韓才是反中國之最佳棋子:一來日、韓民情素來反中——根本難以調和也;二來戰略上日、韓有進可攻、退可守之效——北韓亦不過緩衝耳;三來經濟上,日、韓之產業鏈遠比台灣完善——民進黨與綠營大多只想著夜市、農業之類,對製造業不看重也。 倘美國花太多精力於台灣上,從戰略角度說,不智也。

藍營哀嚎之無奈

大陸對台灣祭以反制止至目前,尚未停歇,且似一浪接一浪:現今即宣布對一部分台灣貨取消關稅優惠,亦即恢復收關稅也。而這些貨品總數佔兩岸貿易協議裡之三成——主要是些化學品、自行車、紡織品、電器元件之類也。 會有什麼影響?主要還在台灣:原則上大陸已不需這些台灣貨,可是對台商說,喪失大陸市場,不怕乎?未必也。特別是大陸今天早已發展到一個高度,使大陸在進口時,選擇多多也:倘是歐非拉美貨品,大陸隨手可獲一大把也。 何況尚要注意者是,是次所牽涉之商品,僅是眾多台貨中一截耳。 按過去大陸在兩岸關係上,矛頭主要還是指向綠營、台獨分子:比如起先制裁台灣人之名單,就是悉數綠營。然自賴清德上台起就不同:從早前被大陸制裁之五名台灣主持看,竟有非綠派系者。代表什麼?大陸強硬對待台灣,正無差別化也。 主要還是以台灣之民情,反大陸是不限於綠營:尤其是自馬英九年代起,此情形對大陸,多少會有認知也。籠絡人心起碼在兩岸關係上,無效也:何必枉作好人哉? 當然大陸收回兩岸貿易協定,受傷害者決不會是綠營:藍營才是,蓋藍營屆時喪失商機也。而綠營既然選擇反大陸,犧牲做生意之機會算什麼?隨它也! 事實上綜觀現今之大陸,台灣之身影經已越來越罕見:比如有所謂「台灣香腸」,過去在馬英九年代,常見大陸街頭有擺賣者,烤一烤當小吃賣也。現在則似已絕跡:走馬看花一看,不見有也。難吃乎?應該是:除因大陸市場選擇日多——市場進化下之結果也,重要者是台灣在大陸各界心目中之形象,江河日下也。 至於出口加工更加毋庸多言:多年來台商早已撤離不少,對大陸影響甚微也。 而倘進一步說,藍營被邊緣化亦實為大趨勢:於台灣,被嫌菁英味太濃,不接地氣也;而大陸,則嫌藍營並非真心支持統一也。藍營於台灣、於大陸皆不討好,能如何選擇哉?只有抽身,遠走至美、加:就像當年宋美齡一家般,近似隱居也。 對藍營,不論如何焦慮,徒喚奈何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