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4的文章

烏克蘭慌惶之背後

是屆美國大選由川建國遇刺不遂到拜登退選,最即時影響似在烏克蘭:其中乃有烏克蘭外長突然到中國訪問。有用乎?始終中國乃局外人,難幫什麼忙也。 反而另邊廂烏克蘭總統聯絡上川建國,才是至關要緊:大概是烏克蘭擔憂美國總統換人後,會有什麼不測也。尤其川建國事前已說明上台後,不會再支援烏國下去也。當然上台前與上台後是兩回事,何況選情尚難預料:對烏克蘭,大困擾也。 可是烏克蘭問題之關鍵,果真在川建國乎?顯然不盡然:不是人事之問題,而是從國家利益看,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,好處在哪?回報在哪?大哉問也。 竊以為哪怕拜登繼續出選成功連任,情況不會有別於川建國:很明顯對美國,從烏克蘭身上能撈得者,已越來越少也。在大選前為求不影響選戰,當然不會急轉彎:待至成功連任,未必同一態度也。何況拜登當選時其所獲票數、支持率,其實僅多出川建國少許:連任後支持度必更低,能抵擋共和黨之壓力乎? 如今下屆肯定不會是拜登任美國總統:一貫政策受動搖,似不可免也。 按共和黨人在烏克蘭危機中對俄羅斯,一直持保留態度:他們普遍認為反俄太過會影響反中大計,使美國對俄羅斯之態度,自冷戰以來首現分歧也。 說到底美國整個社會氣氛已很明顯——今時不同往日也。冷戰時代美國首要為抗蘇聯,然今還需要乎?反之反中國才是美國之主流——美國尤其是保守派,甚至視用筷子吃飯為怪物所為,更遑論吃紅燒肉、醃篤鮮、開水白菜之類也。至於孔子學院、Tik Tok這些則更毋庸多言:普遍為美國人所嫌棄、仇視也。 而為求反中國,美國尚要對越南、印度者客客氣氣:像越南,美國還把美越關係,提升至戰略伙伴級別也。而哪怕印度做出令美國不悅之事,美國亦只好忍讓也。美國人酷愛越、印乎?一旦拿中國此一敵人來比較,越、印反不算什麼也。 烏克蘭之情形大概是美國欲犧牲者:烏克蘭僅是反俄國用而已,而在反中一盤棋下,烏克蘭,反而無關棋局也。

中國品牌艱難戰

圖片
按中國現在正致力發展新質生產力,可是從本質說,亦是摸著石頭過河:以前改革開放早期,中國即已如是說,蓋在當時,風險大也;現在亦是風險大,尤其是說創新科技此一東西,到底市場反應如何,實未知之數也。 換言之那些創科產品能帶來多少附加價值,尚是很大疑問也。 月前有報導謂近年中國生產之車輛都以電動為主,而這類車之保險費,是竟堪比瑪莎拉蒂——歐洲一款豪華車也。那何也?並非中國車很值錢,而是電動車此一東西始終概念較新,到底未來會是龍還是蟲,沒人說得準也。對保險公司說,光是保值與否即已很大疑問:萬一電動車在普及過程中有何三長兩短,能說不災難性乎? 事實上很多歐洲之主流車廠,亦有推出全電動車,可是這些電動車之保值程度,同樣普遍受到質疑:尤其與傳統燃油車輛比,不處同一層次也。 現在中國又說要開拓低飛市場——意指利用無人機作載貨、載客用途。真能乎?到底實行過程中會遭遇什麼問題、缺點,迄今尚未能下定論——只能事後孔明也。 並非否定中國科研之價值:正常說是可以不斷改良、改進,惟需要者,時間也。這情形好比燃油車:由昔日彷若一堆爛鐵去到美輪美奐,幾代人之努力也。再不就如飛機:難不成飛機誕生之一刻,就像空中巴士般?總需經驗累積也。 所謂品牌者其基礎,時間之沉澱也——羅馬非一日所建成也。由一眾奢侈品牌以至平治、「波子」、法拉利等,皆如是也:消費者所信賴者,老字號也。 這才是中國製造之軟肋:很多時候倘要叫得起價,品牌形象,誠關鍵也。就算是日、韓與英語系,在此方面亦不夠號召力:倘是日、韓,自身文化缺底蘊也;而英語系則一向流於粗淺,且急功近利,寧可好金融重虛擬,堅決鄙夷製造業也。 中國方面固然不比日、韓、英語系好:倘現今急起直追,猶未晚也。而當局致力於打造新質生產力,論本質,許勝不許敗也:中國經濟能否更進一步,關鍵也。 因之哪怕中國需犧牲經濟增長率,難免也。 中國現在正致力發展新質生產力,可是從本質說,亦是摸著石頭過河:很多時候倘要叫得起價,品牌形象,誠關鍵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論拜登退選之失策

美國大選於川建國遇刺之時突然生變,那就是拜登突單方面宣布自行退選。為哪樁?據拜登方面說是健康問題也。 究其實於民主黨內部要求拜登退選之呼聲,本來僅一小撮:據一些統計指實不逾一成也。尤其在突中途換人參選,誠選戰中大忌:從舉世經驗看,皆無好結果也。何況於臨急臨忙下另擇他人,能找得什麼人也?論正常有條件者,留待下屆也。 按美國好些報導已指出一些潛在人選:不幸這些人皆表態沒興趣出馬也。他們大概清楚以目前處境看,註定當炮灰也:哪能挾太山以超北海哉?倘留待下屆才出馬,至少川建國已再做一任,則屆時要攻擊川建國,能順水推舟也。 亦因此民主黨乃只好找來副總統來角逐——一個曰賀錦麗之女人也。可是對川建國反而笑不攏嘴:其人說副總統賀錦麗,比拜登更易被擊敗也。 彷彿未選即告大局已定:於中國輿論經已認定發展至此,等同保送川建國也。進而連胡錫進亦稱,民主黨換誰都是一樣也。 究其實綜觀賀錦麗之履歷,根本一面倒尷尬:一方面她本人民望缺缺,支持率偏低,尤其從政以來不但政績不彰,還爭議多多也。而任拜登副手以來還曾被指神經失常:被視為難當重任之證據也。只是在形勢嚴峻下,廖化作先鋒,沒辦法也。 亦因此有指民主黨已放棄寄望本屆:一切待下屆才作別圖也。前總統克林頓夫婦已表態支持賀錦麗;可是同是前總統奧巴馬,卻不見出來為賀錦麗站台也。 然倘想深一層,川建國果真一如無敵鐵金剛?打遍天下無敵手乎?大致上川氏之政見本非其人獨到見解:共和黨整體想法也。而共和黨之想法一詞記之曰:保守也。那保守是美國主流民意乎?至少於美國中西部地區,確如是也。 看美國總不能只看紐約、矽谷:中西部地區普遍不為外間所關注,而這些地方有一大特點,那就是原本為工業地域,因產業空心化而衰落,且未見家鄉也。 而偏偏賀錦麗正是紐約、矽谷色彩較濃:哪怕勉強表達對中西部之關注,真能扭轉乾坤乎?先天不足,難救也。

空調與新質生產力

奧運又再開幕,其選址在巴黎:未舉行前即因一事引起討論。所為何事?原來是巴黎奧運選手村,巴黎市政府已公開曰不設空調。這引起各國反彈:說到底是夏日,暑熱難耐,尤其選手經過整日激烈比賽,體溫爆表也。以美、中為首者即表示參賽時,會自備空調設備到巴黎選手村,而巴黎方面則表示不反對也。 那何以沒空調?據巴黎方面說,選手村本身是環保設計,由物料到大樓結構,皆環保材料;而房間地板下則設冷卻水管,以降低室內溫度也。 追求環保沒說錯誤,空調很重要乎?端看什麼場合:於某些情況下,或必須也。 以奧運之情形論,或選手之比賽狀態會受影響:比如休息難以有效或不充分,皆因身體太熱,難疏解也。而風扇、吹風機之效果於一般情形下,不彰也。哪怕選手村地板有冷卻水又如何?始終難予人信心:看上去,似叫選手們當白老鼠也。 然一般之情況是空調者,通常是應用於高級商場,或辦公大樓之類:倘是前者,比如賣奢侈品時,能讓顧客有尊貴感覺也。而倘後者,則不論是何職級,於太熱之環境下,工作狀態差一截也;何況接待重要合作夥伴時又如何?總得客客氣氣也。 再看其他場合:像平治此等高端車一定配備空調,蓋平治之用家多尊貴得多也。而印度即曾研發一款號稱全球最廉價之汽車,而此車如何低價?竟是不設空調:要加錢才會安裝也。印度平民能負擔乎?開車時,只好硬著頭皮受熱浪也。 換言之空調者,多少是有奢侈之成分在:除讓員工保持工作狀態,用來拍馬屁而已。尤其在落後之邦,更如是:於電力不足下,總要適當之取捨也。 於過去中國不少工廠都是如此安排:辦公室裝潢較佳,有空調,以便於招呼客人也;反而工廠工人宿舍,則是另一回事,蓋不但設施簡陋,更加沒空調也。至於生產線則更是毋庸多言:有別於先進之邦,中國式之生產,山寨色彩濃也。 按現今中國正致力於發展新質生產力,因之把生產線改造得像歐洲之工廠一樣,必是重中之重——師法法、德、意也。

亦說川建國遇刺

正當拜登被一些民主黨人勸退之際,川建國竟遭逢遇刺差點喪命:原來話說川建國在出席一競選活動中,有槍手向川建國開槍也。為哪樁?迄今未明:動機或永遠成謎,然綜合報導看,究其實子彈是沒真正打中川氏本人。而川氏,實不過被附近之玻璃碎片打中也。 只是此一回,川氏彷似聲勢大漲:美國不少評論說對川建國選情大有利也,甚至還咬定,川氏因而必贏也。 而事件翌日拜登隨即發表全國電視演說,曰美國不應陷入暴力之旋渦:還謂哪怕政見不合,彼此仍該是朋友,非敵人也。 按是次槍擊案橫看豎看應僅屬偶發事件:很難算在拜登之頭上也。此間重要關鍵是目前離大選尚有三、四個月時間:哪怕此刻川氏選情大振,於之後幾個月裡,什麼事都可發生也。拜登要逆轉理論上亦有可能:端看什麼策略而已。 另一方面行刺事情,民主、共和二黨皆無策劃動機:對民主黨,製造如此事情於己,或有減分效果,蓋會予人為求勝選不擇手段之壞印象;而對共和黨,倘是苦肉計,亦委實下手得太早——幾個月後,正面效應必有所遞減也。 只有一情況下是川建國必贏:那就是民主黨果真撤換拜登也。關鍵在對民主黨,能有什麼合適替代人選?何況揆諸全球,選舉隨便換候選人就獲勝,基本沒先例也。 而當進一步說,事件大概是出於政見上之歧異:比如反感保守派之主張,諸如此類也。這在美國家常便飯:美國政治文化就是對一政策說支持或不支持,且各走極端也。舉例美國有墮胎之爭議:有支持禁制者,亦有反對者;美國有禁酒之主張,有人反對;有人主張禁槍,乃有人反對;有人支持限制移民,亦有反對者也。 究其實統統是價值觀之問題:或換句話說,美國有保守派之制肘也。 一般而言美國以中西部、內陸地區保守派當道:對外溝通不良,民風閉塞也。而思想開明之地區則是沿岸地帶,如紐約和矽谷:籠統些看,都是城市、都會也。 至於美國反中國則亦是中西部居多:這些地方能接觸中國乎?

印尼對中國之期待

圖片
近月根據印尼當地報導,因受激烈外來競爭,當地政府有意對進口紡織品、化妝品、陶瓷等加收200%關稅。報導謂在競烈之競爭下,印尼紡織業於本年遭遇裁員、工廠倒閉、出口下滑等事情——全行業水深火熱也。 一般分析指印尼之意思是旨在針對中國:儘管比如越南、印度等國,亦是紡織業發達也。可是印尼官員對此否認,稱關稅是面向所有國家,非單純針對中國也。 而據一些資料顯示,中國對印尼之出口主要為通訊設備、電腦、工程車輛、鋼鐵、電器;而紡織品、鞋類、陶瓷等則加起來,僅佔整個出口7%。 竊以為印尼刻下之取態尚應事涉另一面:指者是中國對印尼之進口也。倘翻查資料,中國所買者都是些石油、木材、礦物、煤炭之類,流於資源型也。甚至連印尼之食品、農產品,中國亦不多進口:更遑論消費品,諸如服裝、鞋物、小商品之類也。而理論上中國生產服裝、鞋物、小商品之成本優勢,今已不如印尼也。 換言之哪怕印尼方面真是並非針對中國,亦值得中國警惕:按對中國友善之國家之所以態度溫和,還是在於寄望中國,多買他們之產品也。倘中國一味著她們買貨,不多進口對方東西,這些國家,尚會對中國友善乎?要知道互惠互利,此之謂也。 這就好比遇到一推銷員,不停向自己推銷引誘自己掏腰包——沒人對此推銷員,有好印象也。這正是中國之外交困境:不知從何友善也。 按中國之進口結構本身很有問題:尤其在發展新質生產力,產業升級以後,這些新產業之產品,按理是不該銷向先進之邦——先進之邦已夠多也。而落後之邦則市場猶如白紙,中國能大展拳腳也:可是是銷向落後之邦過程中,中國需適當進口也。 當然落後之邦或有基建不足等問題:歸根究底是沒需求,工廠難尋訂單也。越沒訂單就越沒改善基建之需要——只有落後下去,惡性循環也。 概言之中國之對外交往就是沒與時並進:該交往者交往得不夠好,而不該交往者反而多多著墨,捉錯用神也。 按對中國友善之國家之所以態度溫和,還是在於寄望中國,多買他們之產品:倘中國一味著她們買貨,不多進口對方東西,這些國家,尚會對中國友善乎?(Shutterstock圖片)

先進之邦難有鴻圖

從是次英國大選,當反映如今英國之境況擺明是死局一個:對新上台之工黨,一大勝即豪言要重建英國,可如何重建哉?舉目四看,找不著北也。 比如現在先有新任外長出訪歐洲多國——欲修補彼此關係也。只是有英國脫歐陰影在:對歐盟講,英國既然主動拂袖在先,回來為哪樁?焉知有否貓膩哉?過去英國在歐盟內所享得之優惠,如今能重獲乎?不論在情或在理,說不過去也。 事實上工黨新政府本亦沒有具體對策道出:只是當鴕鳥迴避迴避也。 進一步說這牽涉深層次問題:英國今天之尷尬倘撇掉脫歐因素,實非獨有,而是舉凡先進之邦皆如是也。先進之邦什麼問題?那就是難以再拚發展也。 誰都清楚英國貴為傳統先進之邦,成本高即為死穴:反映在製造業方面,一敗塗地也。而貴為英語系鼻祖,英國又好金融,務虛擬,重短期:凡事不會想長遠也。事實上早於二次大戰後不久,英國即被譏為病夫:反而是加入歐盟後,藉金融業,才彷似鳳凰再生也。然亦因此,讓英國誤以為自己天下無敵——脫歐時已反映出也。 按英國既為傳統上先進之邦,能發展之空間必不會多:比如基建者,須再加大乎?而市場飽和誠顯而易見:商機者,仍能有乎?而國民則一般傾向保守:夫保守者,對引進新事物不感興趣,認為自己固有一套,根本尚夠用也。 如此心態揆諸其他先進之邦,亦如是:舉例日本,正是以排外見稱也。而美國如今亦是保守派當道:川建國為代表也。 究其實倘從另一角度看,落後之邦之優勢是,一旦要拚發展,較易有成績也:於一個白紙一張之市場裡,只發些許力,成果乃不同凡響也。即以中國而言,改革開放早期本是處處空白:經濟增長率雙位數,基數低之結果也。而越、印或其他落後之邦,亦是同樣道理:於過去沒人投資下,一旦被開發,容易滋生暴發戶也。 相反例子如英、美、日、加者,正是缺乏突圍空間:社會成熟極致也。 凡事總是一體兩面:除非落後,才有拚經濟、謀發展之空間,否則難有鴻圖也。

英國經濟難拚也

正當美國討論拜登該否退選之時,英國突然提前大選,且頗使人震驚:大概是執政保守黨在政治上遭遇阻力,乃奮力豪賭也。哪知結果出爐:保守黨之國會議員數竟是黨史上最低;反之對手工黨贏得議席數目,則是創黨以來最高也。 毫無疑問英國乃即時換上新首相:而且已率先覲見英王也。 值得一提者是一些細小政黨亦有一定斬獲:數目依舊微不足道,為黨史新一頁也。另一方面工黨說是大勝,其得票僅34%:歷來執政黨中,有史以來最低也。 不難理解何以看似很有矛盾:保守黨之大敗事實上僅是執政太久之結果,畢竟已有十四年也。從舉世經驗看,執政黨主政日久屢屢成眾矢之的,實平常不過也。另一方面英國之問題,是換政黨執政即能化解乎?明顯不也:於此點上,選民清楚不論如何投票,枉然也。這從工黨上台時得票率竟刷出新低,即可見一斑也。 竊以為英國之困難皆是源自脫歐:只是重返歐盟就能迎刃而解?光歐盟就不會原諒英國:哪知有否貓膩在哉?另一方面舊有之殖民地,過去是看在英女王份上,才繼續其殖民地身分:如今女王駕崩多時,查理斯能成精神支柱乎?顯然不也。 按英國一向是不願融入歐洲大陸:對廣大英國人而言,歐盟非自己人也。何況英國說到底曾是日不落帝國:屈就於歐洲大陸裡,豈非丟臉?偏偏英國國力今非昔比亦是顯而易見——只有傍上美國,狐假虎威,才能心理平衡也。 因之諸君當可見英國在烏克蘭危機裡,是比美國還反俄:資助烏國最積極也。而當美國死命反中國時,英國更加是:與法、德、意不同,英國與中國大抵無交集,故當英國反中國時,沒顧忌也。 目前從新政府之言論看,固然是欲聚焦於內政上:可是如何拚經濟哉?先有喪失與歐盟之聯繫——脫歐之後果也;接著誓死親美——既反俄又反中,路必越走越窄也。經貿結構才是關鍵:應當指出英國根本連製造業亦缺缺,尚能有何出口哉? 可以說這只是一個無關宏旨之選舉:對英國以至舉世說,沒什麼好期待也。

選舉之主角,老人也

近來拜登在競逐連任過程中遭遇退選之呼聲:原來是美國大選辯論早於不久前已舉行首輪,而此中拜登之表現,是被認為不忍卒睹。恐怖乎?究其實川建國並不算很突出:只是拜登經常結巴,又多次中途小休,對比之下,反顯得川氏龍精虎猛也。 正因此民主黨內外乃一片換將呼聲:其中就有串流平台Netflix創辦人予一郵件到《紐約時報》,曰「拜登需要讓位,讓一位充滿活力之民主黨人取而代之,以維持美國之安全與繁榮。」應當指出Netflix創辦人,為民主黨最大金主之一也。 然與此同時亦有力挺拜登之聲音:同為民主黨人之前國會議長佩洛西則認為不該拿一、兩場辯論來決定大選成敗,並指民主黨倘陣前換人徒然自亂陣腳:「拜登應帶球衝過終點線。」 從技術角度說,於選舉中隨隨便便換人出馬通常沒好結果:揆諸各國經驗,確如是也。且不少分析都指拜登以外確難另覓他人:或新人選年青些,可是威望不足也。 很多時候候選人知名度是很重要:所謂威望者,其意正在此也。就以川建國說,其那些主張根本是共和黨固有政見:只因川氏知名度高,反收到宣傳效果也。另一方面倘拚威望,年紀越大反而越有著數:按美國現今政壇彷彿老氣橫秋,選舉文化使然也。比如見一個生面孔走出來承諾什麼,憑什麼相信其人?信任之問題也。 很多人對是次美國大選竟是再次兩老之對決不以為然,那又如何?未明瞭選舉之本質也。茲舉一例:英國脫歐公投有人作過研究,發現最積極投脫歐一票者是老人。且深入剖析,是公投中選民長者佔較大比例也:倘說成是普遍民意,不為過也。 全世界之選舉都是如此:通常長者因退休之關係,較易關心政事,反之年青人則事務繁忙,顧不上政事也。政客之承諾往往是對長者而作出:即以川建國、共和黨說,那些排外主張論本質,保守也。而保守一般之另一面,老人家也。 而倘進一步說,美國政界那些反中國之主張,是旨在討好老人:好些調查指出美國選民越年長越反中。可是中國靠爭取美國青年即可乎?因選舉本質關係,徒然也。

中國需保護購買力

圖片
說到美國通貨膨脹問題,突聯想到一些東西:其一是在通貨膨脹下,美國人普遍要節衣縮食。且為此尚要打幾份工:可即使如此,仍不足以去維持生計也。 其中有一退休老婦人曰,即使退休,尚要外出打兩份工——生活開支太驚人也。另有一女子有正職:看生活似尚可,卻披露曰竟然賣血渡日。什麼意思?是把自己之血捐出來,然後賣出去也。且重要者是,她自己是賣來供養兩小孩也! 好些人說美國刻下通貨膨脹是中美貿易戰所致。當真乎?事實上美國貨品之供應。可改靠越、印、墨西哥——以越南為例,於中美貿易戰下,正是專吸納從中國而來之訂單也。主要問題是發鈔太濫:美國過去多年拚命印鈔,如今嘗得苦果也。 從經濟理論說貨幣發行過剩必然導致通貨膨脹——歷史上因此引發騷亂者,不勝枚舉也。過去美國尚可靠輸出過多美元——偏現在情況是,多得已讓別國拒持也。 換言之一切是金融、貨幣政策問題——錯誤之理論誤導眾生也。 而倘放在中國,這事是有警惕意義:如何保護老百姓購買力,於經濟發展上,誠不能忽視也。貨幣濫發應該否?美國是血之教訓也。利率是否越低越好?顯然是有其流弊也。再進一步,該當刺激消費、擴大內需:內需中國本來就有,何必畫蛇添足哉?按正常高消費力族群最多僅總人口一半:餘下者無論如何,谷不起來也。 筆者常言中國消費市場是呈兩個型態——低價市場、面子消費也。此乃正常現象:倘僅中高檔選擇才是不正常,蓋不可持續也。日、韓式之生活型態,中看不中用也。 而倘換角度說,中國之問題是在如何保護老百姓購買力方面,鮮有人去關注:過去中國一貫貧窮,低價貨遍地都是,當然不值憂慮也。可現在則不同:於近廿年高端市場不斷成長之下,低價市場反而備受忽視,受國人所嫌棄也。 可是發展到一如日、韓值得乎?一旦生活開支過太,人人吃不消也。且倘嚴重些,社會必難以維穩:現在美國正是也。 於經濟發展到一高度之今天,中國實有轉思維之需要:去適應今後環境也。 中國之問題是在如何保護老百姓購買力方面,鮮有人去關注:一旦生活開支過太,人人吃不消也。(新華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