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1的文章

反中太過無米下炊

當美國狙擊中國時,有一點亦需要顧忌,那就是美國之債務問題:按美國政府之債務以其規模,實際破產狀態——金融海嘯時已如是。在奧巴馬主政時,美國之作法是,游說中國多買美債——當時甚至有團隊長駐北京,負責相關事宜。換言之,找中國填充無底洞也。 故對美國,原則上,是不能承受與中國反目之後果:屆時美債出路必成問題,災難也。且一旦如此,美國能有錢維持武備乎? 切莫以為中國不會停買美債:過往美國所作所為未過火位,才毋須出動霹靂手。而對中國,買美債,本質是資助美國。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之下,中國會繼續輸血乎?屆時中國必會想:何必倒打自己哉? 故謂中國持有美債,是抑制著美國不作極端行為。奧巴馬時代,美國未至於搞太僵,蓋顧慮中國是債主;而川建國一路幹下去,分分鐘,會成美國歷史罪人。 然中國拋棄美債,金融市場會否動盪?倒不是問題:按看經濟,並非看金融或股票市場,而在實體,亦即普通民間。比如消費市場,消費者購買力、消費意欲如何;企業方面,能否做到量入為出;又或者,技術投入如何突破,諸如此類。 中國在此方面,明顯比美國具底氣:中國除勝在工業門面齊全——比如高科技投入多,尚有個龐大之市場,足以左右全球經濟——比如蘋果、微軟,敢開罪中國乎?平治、法拉利、空中巴士等等,對中國,同樣客氣也。 美國之問題是不但政府赤字連年,民間個人債務亦甚恐怖——很多人之欠債,一輩子還不完。市場大又如何?敗絮其中也。另一方面美國製造業空心化,又有目共睹——追本溯源是美國,本就缺乏發展製造業之土壤。川建國貿易戰開打多年,打出些什麼來?有工廠設於美國乎?跳票也。 凡此並非股市狂升就可掩蓋:美股升跌早就與民間經濟,不相干也。 總之今日之美國,已惹不起中國此尊大神:太惡,中國不會再借錢給她矣。

顧忌俄國作梗

美國倘要針對中國,實不得不考慮尚有個俄羅斯:按俄羅斯一樣乃超級大國,一如中、美。而歷史上,俄羅斯是冷戰時代美國之死對頭——其時為蘇聯。美國能輕視俄國乎?顯然不能。 受冷戰之影響,俄羅斯不可能與美國友好;而美國,一樣不能與俄國交好。遠者不說,說敘利亞內戰:按敘利亞地理上,本為俄羅斯影響力範圍。美國一插手時,俄國不但要還擊,且很長時間,都是提防美國——無法友好也。 按川建國當選總統時,就有攻擊指川氏上台,是因俄羅斯從中介入協助川氏。儘管及後證據不足,美國政界如何看俄羅斯?芥蒂也。 經貿上美、俄雙邊貿易,基本不值一提:最多是麥當勞、肯德基,於俄國開分店。 既然美俄矛盾多多,如此一來,正是問題:美國倘一心抗中國,則原則上,是要聯合俄羅斯一起對付——姑且謂之「聯俄抗中」。考慮美俄關係狀況,如何聯俄抗中?不實際也。 反之中國倘要抗美,與俄羅斯聯合起來,則方便得多:既然俄國敵視美國,中國只要暫時放下一些包袱,聯俄誠易事也——所謂包袱是指彼此一些矛盾,比如領土。 兩個國家倘同受另一國針對,彼此就有共同敵人。聯合起來,易得多也。 這也是拜登對中國難以強硬之原因:除內政壓力、經貿利益,尚有是,擺不平俄羅斯也。而普京也清楚,與中國哪怕有什麼矛盾,皆不及抗美重要。對美國,最不利者是中俄聯手:一國大國,是難以同時擊倒兩個對手,而此兩個對手,一樣分量大也。 北韓問題關鍵在此:美國最多制裁一下北韓,可是制裁日久,能續有效用乎?而倘出動武力,則驚動中、俄時,一身蟻也。北韓正是恃著背靠中、俄兩大國,才不怕美國也。 簡單來說,俄羅斯在中美關係中,是有緩衝效果。就在早前俄羅斯外長前來中國訪問,並且協議攜手合作:美國要同時應付兩大對手,必吃力也。

斷供悖論

有人說中國可藉限制稀土出口制裁他國。真能乎?按稀土此一東西是製作電子元件之原材料——中國之蘊藏量數一數二之多。限制稀土出口背後之邏輯是,藉不供貨來脅迫對方。 然倘進一步想,根本是白痴之見:斷人供應即能讓對方屈服?此間悖論在於:原材料供應多就能有話事權?中東石油豐富,不見得中東可對各國予取予攜:像伊朗,何以是美國制裁之,而非伊朗制裁美國?話事者,美國也,非伊朗也。 又如日本,當年被美國迫簽《廣場協定》,何以不以減少貨品出口到美國,作為反抗?三個字:「走不通」,蓋因話事者,美國也,非日本也。 真正現實是買家亦即付錢一方,才有條件制裁他人:美國之制裁能力,本來是建基於美國,為世界最大之消費市場。伊朗不具備,當然只有挨打;日本不具備,只能仰美國鼻息也。以至歐盟亦不具備:平治、法拉利、Chanel、LV之類,美國亦消耗多多也。 按產業鏈乃物品生產時一條鏈式之流程。而在此鏈條中,越上游即原材料一方,通常越是弱勢:下游廠商找原材料,通常對價格敏感,蓋因攸關賺頭也。倘是終端買家,有者是錢,選擇餘地甚大,哪怕被人斷供,一樣有辦法找到門路也。 即舉一例,當可舉一反三:iPhone是蘋果委託富士康代工生產,然iPhone之盈利,幾乎盡歸蘋果,而富士康,賺不了多少也。富士康有否話事權?敢向蘋果發惡,蘋果不就另尋其他伙伴——舉世欲做蘋果生意之代工廠,無數也。 總言之,做供應商或代工廠,通常受氣居多——買家才是強勢一方。 中國是不能藉限制稀土出口,增強談判籌碼;而美國,亦沒法藉減少穀物之類出口,以打壓他國。對供貨商,貨品總要有出路,否則如何化成財源?屆時豈非周轉不靈? 一言蔽之,自身市場龐大才是重點:人人皆欲打入美國市場,美國才有些談判權;今日中國亦發展出世界數一數二之市場,因之一樣能發威也。

豐田與華為

圖片
何以美國打壓華為倒不見華為崩潰?拿豐田汽車來比較:按豐田之所以能有今天,是美國市場養大,否則以日本市場規模,必作為有限也──鈴木為對比。 華為則不同:按華為在未壯大前就已被美國狙擊,根本上,從未真正立足美國市場。如此結果當然是華為不用受美國羈絆。何況中國本身是大市場,養華為有何難也? 過往豐田家族一見美國下馬威,馬上如坐針氈,急得撒尿;反之華為、任正非,則越受壓越神勇,一副不屈不撓姿態。 究其實制裁有效果與否,端視乎對方是何國:通常大國制裁小國,才會有效果,比如美國制裁古巴;小國制裁大國,是倒打自己——古巴制裁過哪國?敢制裁美國乎?又如日本:日本當年被美國迫簽《廣場協定》,就是沒得反抗,蓋因日本,極端依賴美國市場。 另一方面,制裁一方自身市場龐大,才有制裁能力:以美國而言,恃者,正是人人皆欲進軍美國市場。而倘被制裁一方有著龐大市場,亦是不易被制裁。中國正是:中國勝在市場規模夠大,能讓中國企業進可攻,退可守;日本,正是缺少內需作後盾也。 因之制裁實並非萬靈丹:欺負小國工具而已。小國沒條件反抗,自然無可奈何;且即使如此,亦需武力作後盾,才能迫對方就範,蓋因制裁得多,對方終必會視制裁如無物也。即如北韓,被美國制裁數十年,卻說弄核子彈就弄,美國如何阻止?敢揮軍過來乎?中、俄能不反擊? 而倘進一步說,美國動輒打壓中國企業,不讓他們做美國生意,反過來,是讓中國企業不受美國約束——反效果也。即以科技而言,美國欲阻撓中國發展科技,最有效,是多賣美國科技予中國──讓中國產生依賴也。然美國卻一禁,反是鼓勵中國獨立自主──兩彈一星是為例。何況中國科研本有基礎,不少尖端科技問題不在技術,而在市場。因有美國限制,中國科企獲得訂單之機會,大增也。 始終中國為大國,要在國際間縱橫捭闔,易過借火也。川建國就是敗在頭腦簡單,倒幫中國一把,反拖拜登後腿也。 過往豐田家族一見美國下馬威,馬上如坐針氈,急得撒尿;反之華為、任正非,則越受壓越神勇,一副不屈不撓姿態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中美關係、領導角色

竊以為拜登對中國一定不會太硬:主要理由除美國刻下一團亂,復原需時,尚有是牽涉拜登上台之背景。 按其實川建國何以落敗,根本不在疫情,而是川氏之貿易戰:貿易戰最大禍害是,讓美國商界少做很多生意。商界為此需推舉一個人出選——重要是既能代表他們,又能擊敗川建國。而橫看豎看,全美只有拜登才能力壓川氏。拜登當然有很多問題,比如年齡,對美國各界,顧不得如此多也:踢走川建國才是重點。 拜登贏時按其實是贏得不多——尚有近半選民投川氏一票。然不要緊,贏了就是也! 美國商界不少都是欲大賺中國錢——比如蘋果、微軟,想必是痛恨川建國;麥當勞、肯德基,亦看不出何以要支持川氏。利益團體在選舉中,總會有影響力,比如競選經費:拜登贏時其所獲之資金,甚至高於川建國也。 換言之,中美關係,總會有利益之掣肘:美國欲賺中國錢也。中美關係與美蘇不同:美蘇冷戰時根本彼此無甚貿易,於是互鬥起來,無顧忌也。美國欲鬥中國,即如川建國那種極端例子,最後之下場,被踢下台也。 按中美關係之複雜性除是大國角力,最麻煩尚是意識形態。大國角力的話,尚可考慮俄羅斯——俄羅斯,總會有些緩衝效用。意識形態則因中國文化之獨特性,使美國感到困惑。美國之一套要加諸中國,考慮到文化差異,必水土不服也;而同樣中國之一套加諸於美國,挾太山以超北海也。 即以疫情而言,不論美國死多少人,美國也不會學中國控疫,蓋難向內交代也——比如川建國支持者,會藉機反撲也。 中國註定無法把自己獨有文化,向全世界推銷,蓋各國學不來也。中國只有在貿易上下手,才能拉攏其他國家:法、德、意之類,中國可大買她們之名牌貨,因之能牽制住她們;英國則不能矣,比如中國需雙層巴士乎?中國可大買石油拉攏中東,中東會熱衷中國文化乎?中國可大舉進口拉美穀物,以拉攏拉美,拉美會愛學中文乎? 中國可藉貿易減少在國際上被攻擊,然當共主領導各國,則不實際也。

台灣、南越

關於大陸禁止台灣菠蘿進口,實則是牽涉到拜登:原來是拜登一上任,即迫逼民進黨、蔡英文與大陸對話。蔡還為此撤換相關官員,以向大陸展現善意。大陸當然知道此中玄機,才以菠蘿一施馬威。 大陸不願與蔡對話,擺明清楚所謂對話根本多餘:彼此話不投機也。民進黨肯放棄台獨乎?既不肯,則對話來幹啥?對大陸,既然仇台才能促統,何不仇台下去也? 究其實美國亦並非期望會有什麼對話來:施壓是要讓民進黨難堪。其因是在於民進黨自上台以來,不斷敵視大陸——倘玩過頭,哪知大陸會否下重手來?屆時亞太必亂也——美國在亞太之棋局,被搞砸也。民進黨之行為舉止,本就不合美國利益,而美國,一直是欲找個理由,以除之而後快也。 按美國最關注者是亞太戰略平衡——眼觀整個亞太也。至於台灣本身,根本不是重點——否則駐軍台灣也。 亦可作如是說:美國是在製造方便理由。一旦民進黨沒法與大陸展開對話,即可以此作理由,插手台灣內政,修理綠營一番——最正路是支持反對派系,比如國民黨。倘這也不能打趴民進黨,美國出動極端手段,非無可能。 話說越戰年代越南分南、北越,北越親蘇,南越親美。其時南越掌權人為吳廷琰,只因美國突然不滿吳氏,煽動南越發動政變,而吳氏,則在政變中離奇被殺掉。當然之後南越如何政局,不說也罷。 不是說蔡英文最後會像吳廷琰一樣下場——關鍵在於民進黨、綠營之支持度,不一定如某些媒體渲染般,奇高無比。以國民黨為例,橫看豎看,根本尚有不少死忠分子,只是國民黨,長期忽視他們而已。 以去年大選為例,倘以郭台銘出戰,輸倒不會入肉。國民黨就是敗在只懂拉攏漁夫農民,而那些漁夫農民,則是肚子扁扁也要票投綠營。現在美國有需要,倘國民黨發揮親美本色,倒是機會——親美,本是國民黨之傳統。當然把握不到,則是另話。 對大陸,最好是國民黨永世不得翻身:制定對台政策時,能一心強硬也。惟對美國,倘國民黨未來仍有機會,或有其他合適反對黨,對維持亞太戰略平衡,有助也。

台灣競爭力之弱點

台灣菠蘿被大陸一禁進口,即刻陷入困境,充分反映台灣菠蘿究其實,是無任何競爭力——除大陸,其他地方賣不出去,而大陸之採購,百分百出於政治。 按其實不但菠蘿,基本所有台灣產品,皆是沒競爭力。 嚴格說台資企業只有一項本領,那就是省錢,省錢,再省錢:他們省成本彷似扭毛巾,連毛巾最後一滴水,也不放過。且必要時,竟可犧牲貨品質量。曾問他們:「不怕客戶投訴?」應曰:「放心,客戶只看價錢而已。」 台資不搞品牌乎?不是不搞,幾乎沒有成功例子——最有機會成功之台灣品牌為HTC,如今安在哉?其他則毋庸多言也。 基本上台灣貨之致命傷,是台灣之文化層次,大抵不脫廟埕文化,市井味濃:正常人是不會花大錢,去享受當小民之感覺。如此一來問題在於,價格一貴就賣不動,而倘價低,則必須進一步壓縮成本,才能確保盈利——於是顧不著質量也。 按台灣早年發跡很簡單,主要是靠接美、日之訂單——過往美國是世界最大之市場,有強勁購買力。今日美國市場,一來太多國家加入競爭,二來美國消費者之購買力,早就大不如前——皆負債纍纍也。台灣在盈利日少下應對之策,自然是從成本下手——比如早年大陸成本低,乃搬廠到大陸;金融海嘯後大陸成本日高,台商走投無路,只好跳到越南也。 至於關鍵技術,很不幸,缺缺也——盈利少,缺錢作研發也。 郭台銘旗下之鴻海、富士康,就是如此本質——倘非貪成本低,鬼才進軍大陸。尚有例子為台積電——聽起來像高科技,究其實一如往日東莞廠,接美、日訂單而已。 台商、台貨之所以如此歸根究底,一是文化層次問題;二是台灣市場狹小——連南韓也不如;三是民風——地方既小,影響當地人之性格,自然僅懂小打小鬧,或斤斤計較。大陸因地方大,人們普遍雄心萬丈、豪氣干雲——大對比也。 本質上台灣較宜作投資大陸之跳板,惜台灣各界普遍反大陸,如此一來,作死也。

徐聞菠蘿弦外之音

在大陸停止進口台灣菠蘿同時,大陸各大電視台陸續播出專題,講述徐聞菠蘿:原來是廣東湛江有一縣曰「徐聞」,以種植菠蘿聞名——外號「菠蘿的海」也。好像說僅一徐聞,其菠蘿產量,就遠超全個台灣——能自給自足也。 大力宣傳徐聞菠蘿擺明是一宣示,旨在說明大陸之菠蘿,非台灣才能提供。難道台灣之菠蘿真是特別好吃?只是做個人情也。何況要照顧,亦理應大陸農民優先——說可憐,台灣哪及大陸哉? 當然菠蘿全大陸不止徐聞種——粤、桂、閩以至海南各縣府市,統統有也。倘綜合起來再比較,台灣那些供應,水桶中之一滴耳——無足輕重也。 如此看來大陸僅為小小一個台灣,而犧牲自己人,究其實很無謂:除未能爭取台灣人心,在經濟上,叫大陸消費者吃菠蘿時,捨廉價而選昂貴者,其所多花之成本儘管不太大,終歸是損失也。何況台灣本身種植成本,不但比大陸貴,更比不上任何熱帶國家——比如賣到東南亞,能乎? 另一方面,台灣之漁夫農民,素為民進黨之票倉——壞一些說,他們是肚子扁扁,也要票投民進黨。大陸從中,能有作梗空間乎?道不同不相為謀也。 按台灣農業最大劣勢在於土地狹小——台灣本僅東海一個小島,地狹人稠。農業一定要於土地廣袤之地方立足,才有優勢。其道理很簡單:當農作物需求增加,按理應擴大種植面積以增加產量,而要達到如此,土地一定要廣闊也。比如美、加、澳,其農田之廣,是可動用小型飛機噴灑肥料;巴西、阿根廷,亦有充足平原開拓耕地。 中國之農業優勢倘論耕種面積,按其實不算什麼,惟相比下,日、韓更糟。後兩者情形是:在需求增加時,沒足夠土地擴大耕種。至於台灣?則連日本也不如! 大多數農作物之本質,是不能賣太貴──按吃東西正常都是講究價廉,包括米麥雜糧以至蔬菜水果,皆如是。能把作物大量供應,才能有效壓抑價格。至於作物好吃與否,究其實沒相干——以菠蘿而言,一定要台灣種才好吃?台灣官民認為是,其他國家則不然也。 大陸倘在反制台灣時,能覺今是而昨非,拒絕當冤大頭,誠好事一樁也。

論兩岸之菠蘿戰

大陸於3月伊始禁止台灣菠蘿輸入,理由是防疫。按涉及之農產品暫僅菠蘿一項,其他尚未。只是如此小事情對台灣,已地動山搖也:民進黨拚命罵大陸禁台灣菠蘿,還發動內銷戰,乾脆台灣自己消費。 在筆者看來民進黨之反應,是反映他們與綠營,並不清楚台灣越是仇視大陸,是正中大陸下懷。其道理很簡單:當大陸見台灣民意普遍仇視自己時,制定對台政策,乃毋須諸多顧忌,一心仇台也。去年大陸戰機繞飛台灣,小試牛刀而已,日後什麼事會做出來,不好預測也——底牌焉能輕易揭出來也? 只是對大陸而言,沒所謂——要兩岸統一,就算以和平方式,亦需藉武力作後盾。而什麼時候才適合出動武力?當然是在敵對之下。民進黨與綠營,正是剛好幫了大忙。 而倘僅論貿易,大陸本就應該重新審視對台貿易政策:比如香蕉、菠蘿,大陸自身已有一定產量,況且兩者本非貴價,又不難種。而即使非進口不可,東南亞或其他熱帶國家,皆統統能提供——選擇多多也。靠政治考慮而做之貿易,必難長久,蓋此中,是沒顧及成本效益,和民眾之真實需要。 按做貿易,是需先看重貨品之真實價值:大陸賣東西到日本,尚可換得電子產品;賣到歐洲,尚可換得奢侈品牌。兩岸貿易,一來很多東西不許大陸輸台,蓋兩岸敵對也;二來台貨相比真正國際大牌,缺乏賣點──整體而言,市井味濃,難登大雅之堂。如此缺點大陸貨品一樣,而要打造質量中國,台貨,是絕給不了借鏡來。 因之大陸理應大刀闊斧,比如撕掉兩岸貿易協定。就算只禁水果,亦不應僅菠蘿一項,需另包括其他——哪怕台灣本土自己消費,多吃些菠蘿,必會少吃其他水果,蓋因一個人之胃口,總有限度。屆時台灣各種果農鬼打鬼,對大陸,好戲也。 按兩岸關係之本質,是不能以普通邦交視之。大陸對外實行統戰,本非全錯,視乎實際情形──對巴西、意大利之類,是會有效,對台灣則不行。巴、意等國,中國讓些利,尚能爭取對方人心;台灣則看馬英九主政時,已可見一二:越讓利,台灣越反大陸也。 總言之對大陸,仇台才能促統也——面對台灣,乾脆強硬、高壓、粗暴,且狠毒些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