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5的文章

美國需振興觀光乎?

當美國拚死反中國使中國訪客前來美國受阻——往往被指為間諜也,竟有很多國家與中國同一處境:原來話說自川建國回鍋以來,好些國家比如德、法,其訪客竟常遭美國拒入境也。其中有一例為法國教授:事前曾狠批川建國,懷疑與此有關也。 與此同時有拒到美國旅遊者,且以加拿大為首:以是年2月作例,從美國返回加拿大之自駕人數,較去年同期下降24%。剛好適值川氏加關稅,加人義憤填膺時也。 又據美國官方數字顯示,3月乘飛機前來美國之非公民人數,比去年同期少一成也。 乃因此有評論指,因川建國和其政策,導致舉世皆對美國反感——繼而抵制到美國也。而有指美國損失或達數十億美元:高盛之預測更悲觀,少900億美元也。 彷似言之成理般:哪怕反感川建國,終歸短期之事,且需作深入剖析也。 蓋因過去幾十年來對大多數人說,美國者,並非什麼旅遊熱點——總覺稀奇古怪也。比如美國有多少像話之觀光景點?寥若晨星也。又如美國為購物勝地乎?不見得也。而美國自己,亦素來少有在旅遊業上發力——未嘗見有什麼大動作也。 另一方面通常只有名不經傳之小國,才會以旅遊為經濟支柱——如馬爾代夫之類也。 正常說旅遊業對一國之經濟,好比一頓晚餐之甜點——一般留到最後才品嚐也。而此中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一大缺陷,是不可靠——遊客能有多少,哪能保證哉?人口偏少之國家尚可藉觀光業吃飯:對大一些如加拿大只能杯水車薪,遑論美國也。 竊以為短期看旅遊業到底景氣與否,尚要看匯率走勢:倘一國貨幣超強,通常難吸引遊客,蓋於當地花費,昂貴也。美國正是敗在美元之儲備貨幣地位:美元估值一直高位,於是不但旅遊業,就連龐大貿易赤字,正是由此而起也。 按止至目前,尚未見川建國有意欲著眼於旅遊業:旅遊業者,難以讓美國再次偉大也。某些反川氏分子或欲藉旅遊業攻擊川建國:擺明弄錯重點耳。尤其美國始終不是馬爾代夫:沒人視美國渡假天堂也。 只是哪怕重建製造業、消滅貿易赤字對美國,亦是空中樓閣:橫看豎看,奢望也。

從文化析中美脫鈎

圖片
當中美於貿易戰中宣告脫鈎,原則上對中、美雙方都是好事——過去已常言中、美間,已到了不得不離婚之境地,無謂勉強下去也。只是此中總會有些人不高興:比如從事中、美貿易者,於中、美離婚後,必然沒生意可做也。 可是真正問題核心恐是這些人所不願面對:深層次看中、美之間決裂是文化上,彼此難以融和也。而當進一步說,是中國與英語系之間,必是水火不容也。 亦可說得更具體:當中國作進一步發展時,是不需要英語系也。 對此實不難明瞭:比如中國素來強調科研立國,可是多出幾個華為對英語系,有意思乎?反之多些恆大式之小丑對英語系,才是商機——能從中混水摸魚也。只是像恆大此等鬧劇式之企業對中國,擺明只有負面影響——破壞市場秩序也。 傳統上英語系是不看重科研以至製造業:話說於舊時在英語系之大學,工程專科甚至是遭受鄙夷也。況且長期以來英語是為國際語言——既然教英語本身已為商機,則積極於科研有必要乎?不但美、英:澳、加、紐於製造業方面,亦一張張白紙耳。 按從事科研、製造業從來單調乏味——講求刻苦、堅毅也。剛好此乃中國一直所強調者——謂之戰狼精神也!反之以英語系之民族性,甚至有點玩世不恭——川建國為典型也。此等輕浮心態較多鼓勵投機炒賣:進而凡事都只看短期也。 由此觀之舉凡英語系者,皆不適宜打入中國市場:徒然水土不服也。英語系之產品較諸中國製造,並不見很有優勢——談不上是奢侈品也;而英語系之服務亦難以切中中國之需要——只會磨擦多多也;英語系之經驗對中國往往是反面教材——指經濟結構上也;進而到英語系留學海歸中國,亦難融入中國社會——對中國,異類也。 凡此正是現今中美決裂之大背景:按其實不但中美,中加、中澳亦雷同,蓋中國市場之商機對加、澳說,於己何干哉?科研方面,本非加、澳之所長也;且加、澳經濟是以金融為大宗——中國所鄙夷者也。 至於中英之間則更加是:彼此橫看豎看,話不投機半句多也。 深層次看中、美之間決裂是文化上,彼此難以融和:而當進一步說,是中國與英語系之間,必是水火不容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關稅戰與東南亞

圖片
就在川建國狂打關稅戰之際,習主席即出訪到東南亞三國:分別為越南、柬埔寨、馬來西亞也。一般認為是針對於三國當地之出口加工:話說自金融海嘯以還,東南亞諸國即取代中國,成為出口加工勝地。可是在川氏關稅戰下,反告陷入困頓也。 亦因此於是次習主席訪問裡,乃涉及兩邊之實質貿易:比如獲越南等國訂單,購買C919客機也。只是這夠乎?顯然尚未算緊密:像東南亞之貨品,中國需訂更多也。 按越南、柬埔寨此兩國於川氏貿易戰中率先讓步:除承諾大減美國貨關稅,還說進口更多美國貨也。當然美國有否東西可賣,則是另一問題也。 彷彿對東南亞諸國是兩難:欲平衡,不知從何下手也。倘親美,從美國所獲得好處幾何?說承諾進口更多,誰都清楚美國整體不事生產——哪怕有,性價比太低也。而中國則過去主要是供應商關係:反而中國從東南亞所進口者,有限也。中、美兩者對東南亞,各有各難信任之處:美國敗在貿易政策反覆,中國則其錢難賺也。 以菲律賓作例子:除因南海主權爭端,尚是因為菲律賓從中國,很難有何斬獲也。美國要收買菲律賓根本易如反掌:何況菲律賓者,曾是美國殖民地也。 而當進一步說,從現在之局面,當知出口加工輸美之不可持續性:包括由此衍生出之外交關係,根本不可靠也。舉凡貿易該是一方提供貨品,另一方亦得提供一些東西來——物物交換也。美國與東南亞之貿易顯然只有單向——說不上相互得利也。而中國與東南亞之關係亦顯然未到此地步:最起碼,沒多少東南亞產品輸往中國也。 倘在中國之大城市,街上外國人中有歐洲人,有中東人,非洲人、拉丁美洲人亦有,就是東南亞人寥若晨星:尤其前來經商方面,更如是也。 有一點對中國較好者是,美國於東南亞之涉獵沒日、韓般深入:日、韓之情況是朝鮮半島局勢敏感,且因美國,中國很難有作為也。反之東南亞頂多是南海主權爭端:現在說要圍堵中國,對美國,佈局時,顯然有後知後覺而意味也。 如此看來於此帶,中、美打成平手也。 中、美兩者對東南亞,各有各難信任之處:美國敗在貿易政策反覆,中國則其錢難賺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鼓動消費不二法門

圖片
自從川建國回鍋狂加各國關稅起,美國即掀起一片搶購風潮:尤其低價門店、超級市場,佈滿人龍,蓋要囤貨,生怕日後貨品更昂貴也。 根據紐約市一名46歲女程式員說,現在舉凡外出都會自備食物、水瓶,盡量不買外賣食物——能省則省也;又科羅拉多州一名31歲電訊員亦曰,自己不預期在可見未來能每月收支平衡,遑論存錢退休也。另芝加哥有一名62歲紡織品店家,還說關稅迫使自己生意做不下去:店家有25 名員工,皆即將失業申請救濟也。 如此看來一般美國人之生活看似風光,實則經不起考驗也。 那到底美國消費市場是如何一回事?根本靠低端市場:按美國消費者很多都是囊中羞澀——有生活壓力也,因之在消費上,一樣對價格敏感也。 此間美國最著名低價店為沃爾瑪——英語WalMart是也:一向以來沃爾瑪最鮮明之招牌,天天低價也。而如何做到低價?從落後之邦進口:起先為中國,至金融海嘯後中國成本日貴,乃多了向越南、印度、墨西哥者進口也。 如今川建國狂打關稅戰,倘專針對先進之邦並沒甚大不了:殃及落後之邦則另外說法也。尤其考慮到美國消費者之真正購買力——能說不要命乎?倘是奢侈品倒是沒所謂:一般日用品倘太貴,於民怨沸騰下,加關稅者,能說非政治自殺乎? 由此即反映一關鍵問題:到底如何消費才會活躍?一般而言物價太貴是有壓抑效果——美國現在是為例也。另一方面不能假定消費者普遍皆是紈絝子弟——沒日擲千金之能耐也。而以低價促進消費不但美國:連歐、日亦如是,蓋因不二法門也。 按先進之邦之情況是生產成本普遍高昂:大體僅歐洲之法、德、意才能有產業在,蓋其所生產者,奢侈品也。英語系擺明是性格問題——不適合搞製造業也;至於日、韓則是文化上始終流於淺薄——其製造業節節敗退,與叫不起價,大有關係也。 現在中國儘管生產成本優勢尚在,顯然不及幾十年前:倘欲帶動消費,多從落後之邦進口誠不得不如此,且要穩定物價也! 到底如何消費才會活躍?一般而言物價太貴是有壓抑效果——以低價促進消費不但美國,連歐、日亦如是,蓋因不二法門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說盟友之不必要性

當川建國向全世界發動貿易戰時,已常有人形容這是把盟友推向中國一邊。像《經濟學人》早前即刊出一封面以諷刺川氏,標題寫著「讓中國再次偉大」(Make China Great Again)——取自川氏常言「讓美國再次偉大」(Make America Great Again)也。什麼意思?言下之意是:川建國之政策,常倒幫中國一把也。 嚴格說來「讓中國再次偉大」一說並不合符事實——真實是起碼自美蘇冷戰以來,中國說不上偉大過,只是近年屢有進步讓舉世詫異也。《經濟學人》之意思是指川建國所作所為尤其對盟友不友好,會逼盟友投靠中國:當真乎?倒值得商榷也。 竊以為一個國家包括美國之盟友,會否對中國友好,端看從中國身上能否獲得好處——中國價值觀如何,反倒非各國之重點也。舉例歐洲不少國家元首常來訪問中國,且迄今依舊——為哪樁?不就是貪圖中國市場也!又如中東,其對中國態度和藹,不就是寄望中國多購中東之石油?至於非洲、拉丁美洲,情況亦雷同也。 當然冥頑不靈者亦有:像日、韓、英、加以至印度,純粹個別之問題也。 原則上國際關係中沒所謂朋友不朋友:合則來不合則去,平常不過也;且所謂合者,利之所驅使也。美國看似盟友多,本質上,是盟友貪在從美國身上能討得好處也。於此點上川建國實倒沒說錯——盟友佔美國便宜,川建國所常言也。 川建國歧視盟友背後正是類似邏輯:美國地位超然,盟友多少沒相干也。而俄羅斯、普京亦是如此心態:毋須在意多少盟友,從實力、地位出發也。 換言之對中國,其實不需爭取什麼盟友:根本沒此必要也。只要中國做好自己,自強不息,自然盟友滾滾來,一如美國也;否則,窮居鬧市無人問耳! 按中國之問題反而是沒意識到需從實力地位出發:戰狼外交其實沒錯,尤其在處理外交矛盾中,往往實用也。反之妥協、退讓者有用乎?徒然長他人志氣也。 以刻下貿易戰而言,中國強硬反制才正正為上策:尤其以川建國欺軟怕硬之性格,最起碼,有震懾之效果也。

中美貿易回歸虛幻

圖片
川建國狂打貿易戰儘管劍指所有國家,與中國卻反而愈演愈烈:原來是川建國不滿中國反制,乃追加中國關稅作報復。中國繼續奉陪,拚命與美國鬥加——形成彼此抽之稅率,竟超過百分百也!由此一般認為中美之間,已無貿易可言也。 既然成功脫鈎,中國亦於後來宣告點到即止:並指美國再追加只是數字遊戲,沒意思也。中國放棄反制乎?倒不是:只是換成其他形式,比如制裁之類也。 竊以為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,在於中國是美國眼中釘:其他國家或可以獲美國網開一面——比如日、韓,中國肯定不會也。中國之強硬態度其故正在此:反正美國必然蠻幹到底,尚談什麼判哉?妥協必走不通也——總不能讓美國得寸進尺也!而且對比川建國首任時,到底川氏什麼貨色、什麼斤兩,不可能不了然於胸也。 當然一切並非川建國一人之問題:根本是舉美國上下已如是也。對美國說現在算是求仁得仁:中美之間早已到了不得不離婚之地步,與其歹戲拖棚,不如早了斷也。 按其實尚有一點是應當指出,那就是中美貿易之本質是什麼?所謂貿易者論本質,該是互惠互利才是:當中國出口貨物到歐洲,尚能換得奢侈品來;出口到美國換來什麼哉?需知好些東西,美國本身已禁賣予中國——餘下者或能賣,惜偏缺性價比也。對中國說,根本是當冤大頭:川建國實際上,是幫了中國一把也! 換言之中美貿易本質是不該存在:打從美蘇冷戰之年代起,中美已沒關係可言,只是於1970年代因美國欲聯中抗蘇,才有所謂往來也。特殊情況始終性質特殊:總會回歸常態也。勉強維持下去尚能久乎?就等一個臨界點爆發耳。 毋庸置疑此刻中美貿易崩盤,必然有人損失慘重:只是這些人之利益論本質,建基於空中樓閣也!中美關係倘以離婚比喻:中美貿易者,中美雙方之小孩也。而此一小孩,本就不該存在於世上也。 按沒中美貿易對中、美以至全球,其實沒什麼大不了:一旦崩盤,經濟衰退只是短期之事。只要找尋其他合適發展路徑,必然另一光景也! 中美貿易本質是不該存在:打從美蘇冷戰之年代起,中美已沒關係可言,勉強維持下去尚能久乎?(Shutterstock圖片)

關稅戰靠後果定奪

圖片
到底有什麼能制約川建國狂打關稅戰?想必不會是別國——美國內部才能也。 比如在關稅戰下,美國企業會歡迎乎?肯定不會樂見——妨礙企業做生意也。又美國股市因關稅戰狂瀉,華爾街哪能高興哉?起碼投資氣氛,缺缺也。不滿之美企中總有不少是巨擘:連同華爾街,當組織起來,所形成之政治壓力,不容小覷也。 事實已有不少美商巨頭開腔:其中即有投資大行貝萊德行政總裁,批評關稅戰是對世界經濟之破壞,拖累美國陷入衰退;年逾九旬之巴菲特亦形容關稅戰彷如戰爭;甚至有傳馬斯克受美國商界所託,向川建國力陳放棄關稅戰,然川氏沒理會也。 於政界上民主黨亦有抵制關稅戰之舉動:比如加州州長民主黨籍,早前即揚言「加州不是華盛頓」,並尋求與各國達成協議,以確保加州免受關稅蹂躪也。另有兩民主黨議員提出法案,要求總統頒布新關稅後48小時內通知國會,由國會明確批准——法案還讓國會有權終止新關稅也。尚有指有部分共和黨議員,支持此一法案也。 另一方面美國物價早於拜登時期,已教美國人吃不消:當川建國火上澆油,教廣大美國人如何忍耐?必彷如火山爆發也。 不難想像這是一極大之反撲力量:基於利益考慮,誓死拚到底也。 按舉凡後果者,才能真正阻止一些瘋狂行為:勸喻通常無效,蓋人性本就如此也。很多事情之後果是事後才能看見:就以川建國而言,幾乎與世界每一國家開戰,誇張得連南極洲之荒島亦抽關稅——因此引來嘲諷也。如此一來有利於美國乎?於民間,導致民眾瘋囤物資——民怨沸騰也;而政商界亦不會坐以待斃——政治風暴也。 去年川建國參選時就已遭遇過槍擊——如今再發生或進而丟失生命,不奇怪也。 而倘進一步說,中美關係之差亦是需要靠後果來定奪——當然指美國說也。現在之問題是美國反中國尚未嚐盡苦果——過去亦缺乏先例證明也。而很多時候苦果者,往往隨著時間不斷流逝逐漸浮現——屆時積重難返,懊悔亦太遲也。 即以美國財政而言,倘美國債券沒中國購買,找誰支撐?擺明自掘墳墓也。 按舉凡後果者,才能真正阻止一些瘋狂行為:當川建國火上澆油,教廣大美國人如何忍耐?必彷如火山爆發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美俄談判煩在俄方

對於烏克蘭問題,竊以為當川建國欲尋求停戰並與俄羅斯談判,俄國才是最大難關:說到底俄羅斯已是勝利一方,於談判桌上佔相當優勢,誠理固宜然也。 此間一個重要觀察就是川建國近來對俄羅斯之言論,似在胡言亂語:橫看豎看,色厲內荏也。舉例川氏突然批評起普京——原來不過是俄方批評美國幾句也,並威脅倘俄方不與美國達成協議,即向俄羅斯石油徵收「二級關稅」云云。哪知過不久更離奇:川建國又彷似釋放善意,謂自己與普京關係良好,相信普京之為人也。 如此一來原則上,川氏已被普京看破手腳:按俄羅斯與普京一直對美俄談判守口如瓶,只謂談判過程良好云云。俄方顯然一副從容不迫姿態——彷彿吃定川建國也。 那普京如何佔優勢?比如普京提出些辛辣之條件——較諸美國而言也。而在戰場上俄羅斯反而是不急於停戰之一方:事實是打從2022年9月俄羅斯於烏克蘭東部搞公投一刻起,俄羅斯基本完成任務也。至於日後戰情則是烏克蘭反攻,俄羅斯則守著戰果:對俄羅斯而言,烏克蘭之反抗僅隔靴搔癢,影響不到什麼耳。 從理論上說當一國成功佔領對方一些土地,接著死守,對資源之消耗,不太大也;對比下舉凡大舉進攻,不論火力、兵力,皆不得不加大:完成任務之代價也。現在烏克蘭卻偏變成進攻之一方——勞而少功,不奇怪也。 至於川建國則是烏克蘭對其人,純粹是大妨礙:一來戰場上本大局已定——美國要反敗為勝不是不行,成本不菲也;二來川建國有自己外交大計,諸如格陵蘭、巴拿馬之類,以及反中國——共和黨念茲在茲也。而在這些佈局中,拉撤歐洲註定幫不上忙——地理上無關歐洲也。何況強要格陵蘭者,還是要對槓歐盟也。 凡此自然難怪川建國看似不耐煩般:或不排除川建國接受普京大多要求——在急著抽身下,作不得選擇也。當然普京亦不會故意為難川建國:或些許讓步,好讓川建國不至於難下台也。 至於烏克蘭則當然無關宏旨——貴為美國棋子,只要美國向烏克蘭斷水斷糧,烏克蘭尚能反抗乎?

美國製造重振幻象

圖片
很多人說川建國狂加關稅最即時之影響,為經濟衰退:美股大挫是為例也。而有報導指美國於經濟衰退陰影下,平價店銷量大增——其背後意思是,欲勒緊褲頭也。 可是問題在於平價店在美國是一直很普及——消費者是普通人家,有省錢之需要也。如此一來,決不會在近來才多些人光顧——反而更大問題是自拜登在任起,美國遭逢超級通貨膨脹,教美國人吃不消也。而川建國狂加關稅則讓局面惡化:哪怕是平價店,未來貨源能從何找?委實大哉問也。 報導總有不盡不實之處:可是川氏政策背後所帶來之苦果,誠不難預見也。 到底川建國大打關稅戰能否讓美國製造業再生?答案明顯是否:正常說於美國設廠者,賠本生意也。可是於高昂關稅下生活總得繼續——儘管未必沒豁免,物資缺乏短時間內,不可免也。而物價上漲者,正是此等局面之反映也。 又或者尚有一可能:比如民間自行製作日常所需東西,亦未嘗不可也。 這就事涉何謂貿易:打從人類有貿易活動起,只要是貿易,通常是奢侈品、貴價貨之買賣。這是基於一來賺頭較多;二來這些奢侈品於性質方面,往往獨一無二也。 此間最為典型者是為酒:像香檳、白蘭地之類,大抵一定要於法國某些地區釀造,才算數也。又如「波子」德國以外並無工廠,法拉利則長年僅一家廠在意大利——對消費者說,這些東西要指定於某些國家生產,才為之值價也。 於舊時代尤其農業社會,一般日用品是自家製作——比如,哪有鋤頭貿易此回事哉?哪有筲箕貿易此回事哉?甚至食物方面,倘非一些山珍海味,自己種植即可也。就算是工業社會,倘成本上有優勢,亦是毋須進口——哪怕有進口,奢侈品而已。 按美國現在之情形是成本高昂之結果:專從落後之邦進口,其背後含義是,自己生產不划算也。當然這是設廠方面而言:倘個人方面找些二手、廢棄物改造一下,循環再用,實不涉太大成本也。 或許屆時美國會湧現大量DIY:包括車輛,二手改裝又改裝也。質量肯定沒有——然本質上川建國之目標,乃告實現也! 到底川建國大打關稅戰能否讓美國製造業再生?或許屆時美國會湧現大量DIY:包括車輛,二手改裝又改裝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

美國關稅走勢預判

圖片
川建國狂打關稅戰看似不分各國,其意態顯然是路人皆見:比如,說是向加、墨兩國同一時間加關稅,川氏著墨於加拿大,竟遠多於墨西哥也。加國好欺負乎?好像是:加拿大者,養尊處優久矣,且好些時,顯得窩囊非常也。 而另一個川建國之眼中釘為歐洲:比如於川氏大加歐洲貨關稅後,歐盟即狂加一部分美貨關稅以迎擊,其中包括威士忌也。川氏聞罷,乃嗆要大加歐洲葡萄酒關稅200%:有人估計倘一落實,意味歐洲酒在美國,要賣貴三倍也。 好些分析認為川氏關稅政策最大惡果,是嚴重通貨膨脹:大抵是進口貨因關稅變貴也。可是倘以學術定義,通貨膨脹該是指因貨幣濫發而引起之現象——物價普遍上漲也。美國不少貨品或會更貴,只是被視作通貨膨脹辦,明顯是被混淆:假如錯判既此,美國被迫加息,不可免也。偏偏川氏又是反對高息:到頭來胡砸一場也。 竊以為尚可作如此看法:加關稅到底如何影響美國,端視加哪國關稅也。倘是落後之邦如越、印、墨者,傷害誠顯而易見:落後之邦所生產者,低價貨也,美國人所必需也。然棍打先進之邦反而無關痛癢:像歐洲,以奢侈品居多也。奢侈品變貴對一般百姓影響不大,蓋百姓不常買;而有錢人購奢侈品避稅,總是有門徑也。 如此一來川建國關稅政策之走勢,究其實不難預見:以現在走勢看通貨膨脹在美國,有重燃之傾向也。不排除川建國在關稅政策之基礎上會來些豁免——針對落後之邦也。反而對先進之邦之關稅則繼續,以維持政策之門面:像加拿大,說到底成本偏貴也;而歐盟則還有可能遭加碼,蓋川建國之班子,多鄙夷歐洲者也。 這是合符世界總體走勢:越是先進之邦越是境況尷尬,蓋成本上拚不過也。先進之邦依賴落後之邦,多於落後之邦需要先進之邦:對落後之邦說,先進之邦之產品主要是甜點性質,於一頓飯中,非必要也。 究其實以川建國欺軟怕硬之性格,老是欺壓加、歐,其意正在此也:反之面對一眾落後之邦,因普遍不好惹,川氏一旦狂揮大棒,自討沒趣也。 究其實以川建國欺軟怕硬之性格,老是欺壓加、歐,其意正在此也:反之面對一眾落後之邦,因普遍不好惹,川氏一旦狂揮大棒,自討沒趣也。(Shutterstock圖片)